布舍瑞林(Buserelin)由西德赫斯特公司(Hoechst AG,现已并入赛诺菲)开发,并于1984年首次在西德上市。这种多肽类药物是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改造而来。
作用机制布舍瑞林能促使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其促进 LH 和 FSH 释放的作用效力分别是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19倍和26倍。长期使用会导致垂体功能下调,进而使 LH 和 FSH 的分泌减少。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面部发热、恶心、呕吐、头痛、皮疹、无力、骨痛、性欲减低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临床应用布舍瑞林作为GnRH类似物,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初期使用时,它会促使 LH、FSH 和性激素分泌增加;大约1至2周后,其作用开始逆转,导致性激素分泌降至去势水平。临床上常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初始阶段通过皮下注射(男性患者可配合使用氟他胺),维持治疗则采用鼻腔喷入。
合成路线布舍瑞林的合成采用了固相与液相结合的多肽合成方法。首先利用对酸不稳定的2-氯三苯基氯树脂(2-CTC树脂)和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及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作为缩合剂,逐步缩合获得布舍瑞林中间体肽树脂。随后用低浓度酸裂解得到全保护的布舍瑞林中间体,并在液相中接乙胺实现N-端修饰;再经催化氢化脱除精氨酸侧链的硝基和酪氨酸侧链的苄基,选择合适浓度的酸去除三苯甲基保护基而保留D-丝氨酸的叔丁基后获得粗肽。最后经过半制备纯化、冻干处理,得到高纯度的布舍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