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替尼达普(Tanidap)是由辉瑞公司开发的一种解热镇痛新药,于1996年上市。与布洛芬不同的是,它对脂合酶和双氧合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并能拮抗白细胞介素-1(IL-1),既能缓解疼痛,又能保护软骨。该药物的化合物专利注册于1984年,在中美知识产权协议下,已不能在中国申请专利。
生物活性
替尼达普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选择性地抑制COX-1,IC50值为0.03 µM;对COX-2的IC50值则为1.2 µM。此外,它还是一种特异性的SLC26A3抑制剂,并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 靶点 | IC50 (µM) |
|---|---|
| COX-1 | 0.03 |
| COX-2 | 1.2 |
替尼达普从乙酸中得结晶,为黄色的晶体,熔点约为230℃(分解)。替尼达普钠(Tenidap Sodium)的化学式为C₁₄H₈ClN₂NaO₃S,并在甲醇-异丙醇中形成结晶,熔点为237~238℃。
用途该药物是一种环氧酶和脂氧酶的良好抑制剂,属非甾体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产方法将水合氯醛、水、无水硫酸钠及对氯苯胺混合后溶于3mol/L盐酸及20%的盐酸羟胺溶液中,逐渐加热至沸点。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收集固体,并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收率为95.5%。
在50℃下将化合物I缓慢溶解在浓硫酸中并保持温度在60~70℃之间,再升高至80℃保温一段时间。冷至30℃后倾入水中进行水解反应。过滤收集固体,并用冷水洗至中性,在100℃下烘干,得到化合物(Ⅱ),收率为93.6%。
将化合物(Ⅱ)、氢氧化钾、聚乙二醇400和80%的水合肼混合并在110℃下缓慢加热并保温。蒸尽水分后,在180℃下继续保温直至无氮气放出。冷却至室温后,用10%盐酸调至pH值为1,再使用乙醚进行提取操作。将提取液干燥、过滤,并浓缩后在空气中进行干燥以得到化合物(Ⅲ),收率为63.8%。
在室温下将化合物(Ⅲ)与甲苯和吡啶混合,并滴加氯甲酸甲酯,滴毕搅拌并通入氮气驱除剩余的氯甲酸甲酯。减压回收甲苯后用水洗涤固体残渣,再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洗涤过滤。用丙酮重结晶最终得到白色晶体化合物(Ⅳ),收率为79.8%,熔点223~224℃(分解)。
将化合物(Ⅳ)、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吗啉混合,在室温下滴加噻吩甲酰氯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滴毕后搅拌。浓缩残液并用水洗涤固体,再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过滤,并用丙酮进行重结晶操作以获得白色晶体替尼达普,收率为85%,熔点223~224℃(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