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灰黄霉素,到八九十年代的5-氟胞嘧啶、三唑类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再到最新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问世,抗真菌药物经历了数次更新换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两性霉素B作为抗真菌药物的金标准,尽管由于明显的肾毒性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虽然对念珠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曲霉菌无效,并且新型三唑类药物因交叉耐药、药物间相互作用等问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
新一代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类,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必需成分1,3-β-D-葡聚糖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由于人体细胞不存在细胞壁,这种药物对人体细胞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广谱、高效及良好的安全性能赢得了临床上的一致认可。
米卡芬净 药物信息米卡芬净供静脉滴注使用,输注结束后血浆浓度达最大值,半衰期为13.9小时。其在肺、肝、脾和肾组织中浓度最高,在脑脊液中未检出。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经粪便和尿液排出。
用法不常见:肝功能指标异常、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白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相关症状(如少尿、口干)、性格改变、肌痛或痉挛、手足麻木、乏力、厌食、骨节痛、呼吸不畅、柏油便、胸痛、寒热、声嘶、咽喉痛、排尿困难、气促、口腔黏膜白斑点等。更少见:贫血、高血压、低血钙、血小板减少、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及溶血性反应亦曾有报道。
药物配制只能用生理盐水(可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替代)配制和稀释。每50 mg米卡芬净钠先加入5 ml生理盐水溶解,避免用力振摇,以免产生泡沫。随后将已溶解好的溶液加至1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给药,确保至少1小时的给药时间。
此信息由Chemicalbook东方编辑整理(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