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biphenyl]-4-yl(phenyl)methyl acet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biphenyl]-4-yl(phenyl)methyl acetate
英文别名
(phenyl)(p-phenylphenyl)methanol acetate;phenyl-p-phenylphenylmethanol acetate;1,1'-Biphenyl-4-methanol, alpha-phenyl-, acetate;[phenyl-(4-phenylphenyl)methyl] acetate
[1,1'-biphenyl]-4-yl(phenyl)methyl acet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1H18O2
mdl
——
分子量
302.373
InChiKey
AWUXXZTZPDYIM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biphenyl]-4-yl(phenyl)methyl acetate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氯苯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6%的产率得到4-苯基二苯甲酮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原料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DDQ和水,加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至110~140℃反应0.5~12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所述原料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VI)、(VII)或(VIII)所示,一一对应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II)、(III)或(IV)所示;本发明操作简便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
    公开号:
    CN105037115B
  • 作为产物:
    描述:
    4-苄基联苯溶剂黄146亚硝酸特丁酯氧气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100.0 ℃ 、100.0 kPa 条件下, 反应 8.0h, 以90%的产率得到[1,1'-biphenyl]-4-yl(phenyl)methy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DDQ和亚硝酸叔丁酯催化的C(sp3)–H与羧酸的无金属好氧氧化C–O偶联
    摘要:
    苄基C(sp 3)-H键与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和亚硝酸叔丁酯催化的羧酸之间的无金属好氧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已开发。该方案为获得二芳基甲醇酯和邻苯二甲酸酯提供了温和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将其视为氧化C–O耦合中绿色化学的典型示例。
    DOI:
    10.1002/ejoc.2019007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0498727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在有机溶剂中,以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为反应底物,以DDQ和TBN为催化剂,以氧气为氧化剂,在氧气压力0.1~0.4MPa、温度110~140℃的条件下反应1~12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所述反应底物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VI)、(VII)或(VIII)所示,一一对应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II)、(III)或(IV)所示;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且环境友好;。
  • Selective carboxylation of reactive benzylic C–H bonds by a hypervalent iodine(III)/inorganic bromide oxidation system
    作者:Toshifumi Dohi、Shohei Ueda、Kosuke Iwasaki、Yusuke Tsunoda、Koji Morimoto、Yasuyuki Kita
    DOI:10.3762/bjoc.14.94
    日期:——
    An oxidation system comprising phenyliodine(III) diacetate (PIDA) and iodosobenzene with inorganic bromide, i.e., sodium bromide, in an organic solvent led to the direct introduc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nto benzylic C-H bonds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unique radical species, generated by the homolytic cleavage of the labile I(III)-Br bond of the in situ-formed bromo-λ3-iodane, initiated benzylic
    在有机溶剂中包含二碘苯基碘(III)二乙酸苯酯(PIDA)和碘代苯与无机溴化物(即溴化钠)的氧化系统可导致在温和条件下将羧酸直接引入苄基CH键中。通过原位形成的溴代λ3-碘的不稳定的I(III)-Br键的均相裂解产生的独特自由基物种引发了苄基羧化反应,对仲苄基位置具有高度选择性。
  • Photoredox-Catalyzed Benzylic Esterification via Radical-Polar Crossover
    作者:Bumpei Maeda、Yota Sakakibara、Kei Murakami、Kenichiro Itami
    DOI:10.1021/acs.orglett.1c01645
    日期:2021.7.2
  • 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0503711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原料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DDQ和水,加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至110~140℃反应0.5~12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所述原料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VI)、(VII)或(VIII)所示,一一对应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II)、(III)或(IV)所示;本发明操作简便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
  • Metal-Free Aerobic Oxidative C-O Coupling of C(<i>sp</i> <sup>3</sup> )-H with Carboxylic Acids Catalyzed by DDQ and <i>tert</i> -Butyl Nitrite
    作者:Decheng Pan、Zilong Pan、Zhiming Hu、Meichao Li、Xinquan Hu、Liqun Jin、Nan Sun、Baoxiang Hu、Zhenlu Shen
    DOI:10.1002/ejoc.201900773
    日期:2019.9.8
    metal‐free aerobic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a benzylic C(sp3)–H bond and a carboxylic acid catalyzed by 2,3‐dichloro‐5,6‐dicyano‐1,4‐benzoquinone and tert‐butyl nitrite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protocol provides a mild and efficient route to obtain diarylmethanol esters and phthalides.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green chemistry in oxidative C–O coupling.
    苄基C(sp 3)-H键与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和亚硝酸叔丁酯催化的羧酸之间的无金属好氧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已开发。该方案为获得二芳基甲醇酯和邻苯二甲酸酯提供了温和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将其视为氧化C–O耦合中绿色化学的典型示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