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 | 14220-64-5

中文名称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
中文别名
反式双(苄腈)二氯钯(II);二腈苯二氯化钯;双(苄腈)二氯化钯(II);双(苯腈)氯化钯(II);二(苯基氰)二氯化钯(II);二氰基苯二氯化钯(II);二(苯腈)二氯化钯;二苯腈二氯化钯;双(苯腈)氯化钯;双(苯甲腈)氯化钯;2-(氰基苯)二氯化钯;双(苯腈)二氯化钯
英文名称
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PdCl2(PhCN)2];Pd(PhCN)2Cl2;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 chloride;(PhCN)2PdCl2;PdCl2(NCPh)2;bis(benzonitrile)palladium(ll) chloride;bis(benzonitrile)dichloropalladium(II);dichloro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bis(benzonitrile)palladium dichloride;bis(benzonitrile)palladium chloride;dichlorodi(benzonitrile)palladium (II);bis(benzonitrile)dichloropalladium;dichlorobis(benzonitrile)palladium;Pd(II) bisbenzonitrile chloride;PdCl2(benzonitrile)2;(C6H5CN)2PdCl2;palladium (II) bis(benzonitrile) chloride;bis(cyanobenzene)palladium dichloride;Pd(NCPh)2Cl2;Pd(benzonitrile)2Cl2;[PdCl2(C6H5CN)2];palladium(II) bis(benzonitrile) dichloride;bis(cyanophenyl)palladium dichloride;Cl2Pd(PhCN)2;bis(benzonitrile)PdCl2;benzonitrile;palladium(2+);dichloride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化学式
CAS
14220-64-5
化学式
C14H10Cl2N2Pd
mdl
——
分子量
383.573
InChiKey
WXNOJTUTEXAZLD-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1 °C(lit.)
  • 溶解度:
    易溶于丙酮、氯仿
  • 暴露限值:
    NIOSH: IDLH 25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常温常压下稳定,应避免接触以下物质:水分/潮湿和氧化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9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7.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No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23,S24/25
  • 危险类别码:
    R20/21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43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439
  • 危险类别:
    6.1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64,P270,P271,P280,P301+P310,P302+P352,P304+P340,P305+P351+P338,P311,P330,P361,P363,P403+P233,P405,P501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413,H301+H311+H331
  • 储存条件:
    保存方法:常温下密闭避光、存放在通风干燥处。

SDS

SDS:2f42421cbd7e051c7abae9d62a49e396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Palladium(II) chloride bis(benzonitrile) complex
Benzonitrile, palladium complex
Bis(benzonitrile)dichloropalladium(II)
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 chloride
Bis(phenylnitrile)dichloropalladium
Dibenzonitrilepalladium dichloride
Dichlorobis(benzonitrile)palladium
Dichloro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
Dichlorobis(phenyl cyanide)palladium
Palladium dichloride bis(benzonitril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Palladium(II) chloride bis(benzonitrile) complex
别名
Benzonitrile, palladium complex
Bis(benzonitrile)dichloropalladium(II)
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 chloride
Bis(phenylnitrile)dichloropalladium
Dibenzonitrilepalladium dichloride
Dichlorobis(benzonitrile)palladium
Dichlorobis(benzonitrile)palladium(II)
Dichlorobis(phenyl cyanide)palladium
Palladium dichloride bis(benzonitrile)
: C14H10Cl2N2Pd
分子式
: 383.57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31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制备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可由乙酸钯或氯化钯与苯甲腈反应制备得到。

在90°C下,在50 mL的烧瓶中,将乙酸钯(II)(502 mg,2.2 mmol)、37%水溶液HCl(0.7 mL,8.5 mmol)和苄腈(15 mL)混合并搅拌30分钟。使混合物冷却至20°C,然后加入己烷(8 mL)。通过硅藻土过滤混合物,并用己烷洗涤。将滤液冷却至4°C,以获得晶体。过滤这些晶体,并用己烷洗涤后,在高真空下干燥。

用途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是一种钯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工、医药化工及液晶材料合成领域。其中文别名包括双(苯甲腈)氯化钯和反式双(苄腈)二氯钯(II),是一种黄色粉末,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丙酮和氯仿。应密闭储藏,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further solvent(s)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Phosphane-Free Palladium-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s: The Decisive Role of Pd Nanoparticles
    摘要:
    Nanosized palladium colloids, generated in situ by reduction of Pd(II) to Pd(0) [Eq. (a)], are involved in the catalysis of phosphane-free Heck and Suzuki reactions with simple palladium salts such as PdCl(2) or Pd(OAc)(2), as demonstr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DOI:
    10.1002/(sici)1521-3773(20000103)39:1<165::aid-anie165>3.0.co;2-b
  • 作为产物:
    描述:
    palladium(II) chloride 、 苯甲腈苯甲腈 为溶剂, 生成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
    参考文献:
    名称:
    钯(II)配合物与烯烃配体的热分解研究
    摘要:
    摘要 PdCl2(VTMS)2 (1)、PdCl2(PTMSA)2 (2)、PdCl2(DMB)2 (3) 和 PdCl2(DADMS)2 (4),其中 VTMS-三甲基(乙烯基)硅烷,DADMS-二烯丙基二甲基硅烷,制备了 PTMSA-1-苯基-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和 DMB-2,3-二甲基-2-丁烯,并通过 TG/DTG/DTA 技术研究了热特性。TG/IR 方法用于 303-573 K 范围内配体和配合物的气相研究。MS-EI 分析数据用于阐明气相中的金属化物质。热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配体在分解的第一阶段脱离,而氯分子在第二阶段脱离。金属钯是分解的最终产物,通过对加热至 1273 K 的残留物进行 XRD 分析证实了这一点。金属钯是在 478-720 K 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是什么使配合物 (1-4) 成为有前途的化学气相沉积 (CVD) 前体。所有钯 (II) 配合物的 TG/IR
    DOI:
    10.1016/j.tca.2009.06.002
  • 作为试剂:
    描述:
    2,4-二甲基苯硫酚 、 4,6-O-cyclohexylidene 3-O-trichloroacetimidoyl glucal 在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2-(二环己基膦)3,6-二甲氧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66.667%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钯催化立体选择性合成 β-S-糖苷
    摘要:
    S-糖苷比普通的 O-糖苷更耐酶和化学水解,并表现出更高的代谢稳定性,证明了它们在生物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β-S-糖苷在临床实践中用作抗风湿、抗癌和抗糖尿病药物。然而,β-S-糖苷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仍然极具挑战性。在此,我们报道了在温和条件下使用 3-O-三氯乙酰酰亚胺酰甘醇和硫醇的有效 β-S-糖基化。C3-亚胺酸盐旨在引导 Pd 从上表面与胶质形成复合物,然后是 Pd-S(硫醇)配位以实现β立体选择性。该方法与各种巯基受体和糖基供体具有出色的相容性,产量高达 87%,β/α比高达 20:1。目前的 β-S-糖基化策略用于药物/天然产物(如雌酮、姜酮和百里香酚)的后期官能化。总体而言,这种新颖简单的操作方法为 β-硫代糖苷的构建提供了一种通用且实用的策略,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具有很高的潜力。
    DOI:
    10.1021/acs.joc.4c0069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Convenient and 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作者:Saravanan Gowrisankar、Helfried Neumann、Dirk Gördes、Kerstin Thurow、Haijun Jiao、Matthias Beller
    DOI:10.1002/chem.201302526
    日期:2013.11.18
    An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the oxid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to aldehydes and ketones, respectively, with molecular oxyge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has been achieved. By applying catalytic amounts of Pd(OAc)2 in the presence of tertiary phosphine oxides (OPR3) as ligands, a variety of substrates are selectively oxidized without formation of ester byproducts.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已经实现了在环境条件下用分子氧将伯醇和仲醇分别氧化为醛和酮的有效方法。通过应用催化量的Pd(OAC)的2在叔膦氧化物(OPR的存在3)作为配体,在各种基材的而不形成酯的副产物的选择性氧化。光谱研究和DFT计算表明,氧化膦配体可稳定活性钯(II)催化剂。
  • Platinum(II) and palladium(II) complexes of thiacyclooct-4-enes; an unusual metal-catalyzed olefin isomerization
    作者:Luigi Busetto
    DOI:10.1016/s0022-328x(00)82421-3
    日期:1980.3
    Reaction of CN− with the adduct obtained from PtCl42− and a mixture of cis- and trans-2-methylthiacyclooct-4-ene liberates the cis ligand, and GLC analysis excludes the presence of free trans olefin. It is suggested that platinum complexes induce extensive transcis olefin isomerization.
    的MCL反应4 2- (M =钯,铂)与顺-thiacyclooct -4-烯,顺式-2- methylthiacyclooct -4-烯和顺-2- phenylthiacyclooct -4-烯(顺-S -4-辛)得到通式MCl 2(顺式-S -4-辛基)的螯合物。X射线结构测定表明与金属的配位同时通过烯烃双键和硫原子发生。CN的反应-与氯铂酸得到的加合物4 2-和的混合物的顺式-和反式-2- methylthiacyclooct -4-烯释放出顺配体,GLC分析排除了游离反式烯烃的存在。建议铂络合物诱导广泛的反式→顺式烯烃异构化。
  • N‐Heterocyclic Carbenes: Useful Ligands for the Palladium‐Catalysed Direct C5 Arylation of Heteroaromatics with Aryl Bromides or Electron‐Deficient Aryl Chlorides
    作者:Ismail Ozdemir、Yetkin Gök、Özlem Özeroğlu、Murat Kaloğlu、Henri Doucet、Christian Bruneau
    DOI:10.1002/ejic.200901195
    日期:2010.4
    Pd-N-heterocyclic carbene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employed for palladium-catalysed direct arylation of heteroaromatic derivatives by using aryl halides. These catalyst precursors promote the coupling of challenging aryl halides such as deactivated or congested aryl bromides and also activated aryl chlorides. This procedure employs only 1 mol-% of an air-stable palladium complex. This is a
    已经制备了新的 Pd-N-杂环卡宾配合物,并将其用于钯催化使用芳基卤化物对杂芳族衍生物进行直接芳基化。这些催化剂前体促进了具有挑战性的芳基卤化物的偶联,例如失活或拥挤的芳基溴化物以及活化的芳基氯化物。该程序仅使用 1 mol% 的空气稳定钯配合物。与使用附着在空气敏感磷烷配体上的钯相比,这是一个实际优势,通常用于促进此类芳基卤化物的偶联。
  •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with Bidentate Ligands Spanningtrans-Positions. IX. Preparation and1H-NMR. Studies of complexes [MX2(1)] and [M?Cl(CO)(1)] (M = Pd, Pt; M? = Rh, Ir; X = Cl, Br, I; 1 = 2, 11-Bis-(diphenylarsinomethyl)benzo[c]phenanthrene) and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tCl2(1)]
    作者:Giovanni Balimann、Luigi M. Venanzi、Fiorella Bachechi、Luigi Zambonelli
    DOI:10.1002/hlca.19800630213
    日期:1980.3.5
    of the bidentate ligand 2, 11-bis(diphenylarsinomethyl)benzo-[c]-phenanthrene (1) is described. This ligand reacts with appropriate substrates to give mononuclear square planar complexes of type [MX2(1)] (M = Pd, Pt; X = Cl, Br, I) and [M′Cl(CO)(1)] (M′ = Rh, Ir) in which ligand 1 spans trans-positions. This is confirmed by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PtCl2(1)]. 1H-NMR.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are discussed
    描述了双齿配体2、11-双(二苯基ar基甲基)苯并-[ c ]-菲(1)的制备。该配体与合适的底物反应,得到[MX 2(1)](M = Pd,Pt; X = Cl,Br,I)和[M'Cl(CO)(1)](M ′= Rh,Ir),其中配体1跨越转位。[PtCl 2(1)]的晶体结构证实了这一点。1 H-NMR。讨论了配合物的光谱,并与模型化合物反式-[MCl 2(12)2的光谱进行了比较。](M = Pd,Pt)和[M'Cl(CO)(12)2 ](M′= Rh,Ir;12= AsBzPh 2)。
  • Versatile routes to selenoether functionalised tertiary phosphines
    作者:Tom J. Cunningham、Mark R. J. Elsegood、Paul F. Kelly、Martin B. Smith、Paul M. Staniland
    DOI:10.1039/c0dt00004c
    日期:——
    New selenoether functionalised tertiary phosphines, based on aryl (2a, 2b) or alkyl (4) backbones, have been synthesised and characterised. P,Se-chelation has been achieved upon complexation to square-planar PtII (3a) or PdII (3b) metal centres. For 3a and 3b, weak non-covalent M⋯Se contact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single crystal X-ray crystallography.
    基于芳基(2a,2b)或烷基(4)骨架的新型硒醚官能化叔膦已被合成和表征。P,Se-螯合已通过络合至方平面实现铂II(3a)或钯二(3b)金属中心。对于3a和3b,弱的非共价M⋯硒 使用单晶X射线晶体学建立联系。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