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1-phenylethoxy)phenyl)ethan-1-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1-phenylethoxy)phenyl)ethan-1-one
英文别名
1-[4-(1-Phenylethoxy)phenyl]ethan-1-one;1-[4-(1-phenylethoxy)phenyl]ethanone
1-(4-(1-phenylethoxy)phenyl)ethan-1-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6O2
mdl
MFCD11524181
分子量
240.302
InChiKey
OYPWLCWDEWZAN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7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白三烯生物合成的口服活性异羟肟酸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分析。
    摘要:
    异羟肟酸的羰基和氮取代基的性质对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大影响。与具有相反排列的异羟肟酸相比,具有附加在羰基上的甲基等较小基团和相对较大的氮取代基的异羟肟酸酯通常在体内具有更长的持续时间,产生更高的血浆浓度,并且通常是更有效的体内白三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研究了描述这些一组异羟肟酸的体外5-脂氧合酶抑制活性和体内白三烯生物合成抑制能力的构效关系。尽管所检查的大多数化合物是5-脂氧合酶的有效体外抑制剂,但它们的体内效力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归因于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描述了产生有效的,口服活性的白三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的取代模式。
    DOI:
    10.1021/jm00118a016
  • 作为产物:
    描述:
    苏合香醇4-溴苯乙酮奎宁环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 、 Ir[2-(2,4-difluorophenyl)-5-(trifluoromethyl)pyridine]2(4,4'-di-tert-butyl-2,2'-bipyridine)PF6potassium carbonate4,4'-di-tert-butyl-2,2'-bipyridin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9%的产率得到1-(4-(1-phenylethoxy)phenyl)eth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光氧化还原催化开启难以捉摸的有机金属机制
    摘要: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化学合成中最常用的碳-碳和碳-杂原子键形成反应之一。最近,镍催化已被证明参与了各种各样的 C-C 键形成反应,最著名的是 Negishi、Suzuki-Miyaura、Stille、Kumada 和 Hiyama 偶联。尽管在 C−C 片段偶联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通过镍催化以一般方式形成 C−O 键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功的。镍介导的醇偶联的挑战是关键的 C-O 键形成步骤(正式称为还原消除步骤)通过 Ni(iii) 醇盐中间体发生的机械要求。在这里,我们证明可见光激发的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可以在操作催化循环中调节醇镍的优选氧化态,从而提供对容易参与还原消除的 Ni(iii) 物种的瞬时访问。利用光氧化还原和镍催化的这种协同合并,我们开发了一种使用大量醇和芳基溴化物的高效且通用的碳氧偶联反应。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开发了一种通用策略,通过仅使用弱光和单电子转移
    DOI:
    10.1038/nature1487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ight‐Promoted Nickel Catalysis: Etherification of Aryl Electrophiles with Alcohols Catalyzed by a Ni <sup>II</sup> ‐Aryl Complex
    作者:Liu Yang、Huan‐Huan Lu、Chu‐Hui Lai、Gang Li、Wei Zhang、Rui Cao、Fengyi Liu、Chao Wang、Jianliang Xiao、Dong Xue
    DOI:10.1002/anie.202003359
    日期:2020.7.27
    highly effective C−O coupling reaction of (hetero)aryl electrophile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is reported. Catalyzed by a NiII‐aryl complex under long‐wave UV (390–395 nm) irradi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uble amine base without any additional photosensitizer, the reaction enables the etherification of aryl bromides and aryl chlorides as well as sulfonates with a wide range of primary
    据报道,(杂)芳基亲电试剂与伯醇和仲醇的高效C-O偶联反应。在可溶性胺碱的存在下,在没有任何其他光敏剂的情况下,在长波紫外线(390–395 nm)辐射下,由Ni II-芳基络合物催化,该反应可以使芳基溴化物和芳基氯化物以及磺酸盐与多种伯和仲脂族醇,可提供合成上重要的醚。分子内CO偶联也是可能的。该反应似乎通过Ni I -Ni III催化循环进行。
  • Switching on elusive organometallic mechanisms with photoredox catalysis
    作者:Jack A. Terrett、James D. Cuthbertson、Valerie W. Shurtleff、David W. C. MacMillan
    DOI:10.1038/nature14875
    日期:2015.8
    step) to occur via a Ni(iii) alkoxide intermediate.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visible-light-excited photoredox catalysts can modulate the preferred oxidation states of nickel alkoxides in an operative catalytic cycle, thereby providing transient access to Ni(iii) species that readily participate in reductive elimination. Using this synergistic merger of photoredox and nickel catalysis, we have developed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化学合成中最常用的碳-碳和碳-杂原子键形成反应之一。最近,镍催化已被证明参与了各种各样的 C-C 键形成反应,最著名的是 Negishi、Suzuki-Miyaura、Stille、Kumada 和 Hiyama 偶联。尽管在 C−C 片段偶联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通过镍催化以一般方式形成 C−O 键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功的。镍介导的醇偶联的挑战是关键的 C-O 键形成步骤(正式称为还原消除步骤)通过 Ni(iii) 醇盐中间体发生的机械要求。在这里,我们证明可见光激发的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可以在操作催化循环中调节醇镍的优选氧化态,从而提供对容易参与还原消除的 Ni(iii) 物种的瞬时访问。利用光氧化还原和镍催化的这种协同合并,我们开发了一种使用大量醇和芳基溴化物的高效且通用的碳氧偶联反应。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开发了一种通用策略,通过仅使用弱光和单电子转移
  • 10.1021/acscatal.4c01283
    作者:Yang, Liu、Jiao, Hai-Juan、Song, Geyang、Huang, Yan-Ru、Ji, Nan、Xue, Dong、He, Wei
    DOI:10.1021/acscatal.4c01283
    日期:——
    cross-coupling of aryl halide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without the need for photo- or electrocatalysis. The protocol is simple and has a wide substrate scope, particularly for challenging electron-rich aryl halides. Additionally, 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 of drugs and na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synthesis of pharmaceuticals such
    在此,我们公开了芳基卤化物与伯醇和仲醇的高效热镍催化C-O交叉偶联,无需光催化或电催化。该方案简单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特别是对于具有挑战性的富电子芳基卤化物。此外,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后期功能化,以及普拉莫辛和德拉马尼关键中间体等药物的合成。初步机理研究表明,可以从廉价的 NiBr 2 -联吡啶和 PhSiH 3原位生成活性 Ni(I) 物质。
  • SUMMERS, J. B.
    作者:SUMMERS, J. B.
    DOI:——
    日期:——
  • Lipoxygenase inhibiting compounds
    申请人:ABBOTT LABORATORIES
    公开号:EP0279281B1
    公开(公告)日:1992-08-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