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iiodoacrid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iiodoacridine
英文别名
4-iodoacridine
4‐iiodoacrid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8IN
mdl
——
分子量
305.118
InChiKey
XSZVEPARMYGUC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吡咯烷酮4‐iiodoacridinepotassium phosphatecopper(l) iodid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8%的产率得到N-(4-acridyl)-2-pyrrolid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2-氨基苯甲醛,具有生物活性的a啶和a啶的常见前体
    摘要:
    从共同的底物2-氨基苯甲醛开始,制备了cr啶和a啶酮。前者是通过铜催化的N-芳基化反应,然后进行酸介导的环化反应而以高收率产生的,而后者是通过双重铜催化的N-芳基化,然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环化。此外,a啶通过依赖于锂锌碱进行去金属化并转化为相应的4-碘衍生物,其与吡咯烷酮和吡唑参与铜催化的偶联。最后,将吡唑,吲哚和咔唑添加到裸a啶的9位上得到改善。虽然在黑素瘤细胞生长抑制中注意到了适度的生物学活性,但新制备的化合物具有有趣的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在初步研究中已进行了评估。
    DOI:
    10.1016/j.tet.2020.131435
  • 作为产物:
    描述:
    吖啶正丁基锂三羟甲基丙烷 、 dichloro(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zinc 、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4%的产率得到4‐iiodoac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2-萘酚的对映选择性铁/双喹啉二胺配体催化氧化偶联反应
    摘要:
    报道了用于合成 1,1'-Bi-2-萘酚 (BINOL) 衍生物的铁催化的 2-萘酚的不对称氧化均偶联。偶联反应使用由 Fe(ClO4)2 和双喹啉二胺配体 [(1R,2R) -N1,N2-二(喹啉-8-基)环己烷-1,2-二胺,L1]。在氧化偶联反应中合成并检查了许多配体(L2-L8)和 L1 的类似物,具有各种取代基和手性骨架。
    DOI:
    10.3390/molecules250408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Iron/Bisquinolyldiamine Ligand-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2-Naphthols
    作者:Lin-Yang Wu、Muhammad Usman、Wen-Bo Liu
    DOI:10.3390/molecules25040852
    日期:——
    An iron-catalyzed asymmetric oxidative homo-coupling of 2-naphthols for the synthesis of 1,1′-Bi-2-naphthol (BINOL) derivatives is reported. The coupling reaction provides enantioenriched BINOLs in good yields (up to 99%) and moderate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81:19 er) using an iron-complex generated in situ from Fe(ClO4)2 and a bisquinolyldiamine ligand [(1R,2R)-N1,N2-di(quinolin-8-yl)cyclohexane-1
    报道了用于合成 1,1'-Bi-2-萘酚 (BINOL) 衍生物的铁催化的 2-萘酚的不对称氧化均偶联。偶联反应使用由 Fe(ClO4)2 和双喹啉二胺配体 [(1R,2R) -N1,N2-二(喹啉-8-基)环己烷-1,2-二胺,L1]。在氧化偶联反应中合成并检查了许多配体(L2-L8)和 L1 的类似物,具有各种取代基和手性骨架。
  • 2-Aminobenzaldehyde, a common precursor to acridines and acridones endowed with bioactivities
    作者:Sarah Zeghada、Ghenia Bentabed-Ababsa、Olivier Mongin、William Erb、Laurent Picot、Valérie Thiéry、Thierry Roisnel、Vincent Dorcet、Florence Mongin
    DOI:10.1016/j.tet.2020.131435
    日期:2020.9
    By starting from a common substrate, 2-aminobenzaldehyde, both acridines and acridones were prepared. The former were generated in high yields by copper-catalyzed N-arylation followed by acid-mediated cyclization while the latter were obtained by double copper-catalyzed N-arylation followed by cyclization under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s. Moreover, acridine was subjected to deprotometalation by recourse
    从共同的底物2-氨基苯甲醛开始,制备了cr啶和a啶酮。前者是通过铜催化的N-芳基化反应,然后进行酸介导的环化反应而以高收率产生的,而后者是通过双重铜催化的N-芳基化,然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环化。此外,a啶通过依赖于锂锌碱进行去金属化并转化为相应的4-碘衍生物,其与吡咯烷酮和吡唑参与铜催化的偶联。最后,将吡唑,吲哚和咔唑添加到裸a啶的9位上得到改善。虽然在黑素瘤细胞生长抑制中注意到了适度的生物学活性,但新制备的化合物具有有趣的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在初步研究中已进行了评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