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多司坦是蛋氨酸的—N—硫内酯形式的合成衍生物,属于一种新型黏液溶解药。它能够显著降低痰液的黏滞度,并减少痰液中岩藻糖、大分子干重和DNA水平。此外,厄多司坦还能增加黏液纤毛的转运作用,增强祛痰效果。同时,它还具有抑制吸烟产生自由基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鼻窦炎、耳炎、咽炎及感冒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及黏液黏稠症状。厄多司坦由意大利Refarmed和Edmond Pharma公司研发,在1993年获得意大利上市许可,并在法国(1995年)和瑞士相继上市,开发的剂型包括胶囊、粉剂、糖浆、气雾剂和栓剂。
药理作用厄多司坦是一种黏痰溶解剂,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溶解黏痰:厄多司坦分子中含有的封闭巯基在肝脏代谢后转化为含有游离巯基的活性代谢物,这些物质能断裂支气管分泌物中的糖蛋白二硫键,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
抗氧化作用:厄多司坦可以保护肺泡组织中α1抗胰蛋白酶免受自由基氧化失活。此外,它还能增强抗生素的穿透性及增加黏膜纤毛运动。
口服后,厄多司坦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并很快转化为三个含有游离巯基(-SH) 的代谢物Ⅰ、Ⅱ和Ⅲ。其中,代谢物Ⅰ在数量上和药理活性方面是主要成分,在给药后5分钟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一次口服900 mg原形药后,其原形药、代谢物Ⅰ、Ⅱ和Ⅲ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4小时、1.6小时、3.6小时和3.7小时;相应的血浆峰浓度(Cmax)分别为1.2 g/L、3.2 g/L、7.3 g/L 和 2.7 g/L;消除半减期(T1/2β) 分别为1.4小时、1.5小时、2.9小时和2.2小时。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6 g/(L·h)、12.2 g/(L·h)、56.2 g/(L·h) 和 21.8 g/(L·h);总血浆CL原形药为170.5 L/h,代谢物Ⅰ和Ⅱ分别为50.5 L/h 和 8.7 L/h。组织分布试验表明,肺、肾、脾、胃、肠和肌肉等组织中,给药后0.5小时原型药物含量最高;代谢物Ⅰ的含量远高于其他代谢物。
不良反应厄多司坦偶有轻微头痛及胃肠道反应,如上腹隐痛、恶心、呕吐、腹泻和口干等症状。
禁忌厄多司坦与茶碱合用不会影响各自的药动学特性。
化学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
用途作为祛痰药物的中间体和止咳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N-氯乙酰基高半胱氨酸硫内酯 | N-chloroacetylhomocysteine thiolactone | 84611-22-3 | C6H8ClNO2S | 193.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