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 | 145412-54-0

中文名称
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
中文别名
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酸)硼烷
英文名称
dicyclohexylboron triflate
英文别名
dicyclohexylboron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dicyclohexyl(((trifluoromethyl)sulfonyl)oxy)borane;Cy2BOTf;c-Hex2BOTf;Dicyclohexyl(trifluoromethanesulfonyloxy)borane;dicyclohexylbora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化学式
CAS
145412-54-0
化学式
C13H22BF3O3S
mdl
——
分子量
326.188
InChiKey
FBVDLYBQGQLAN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59-65°C
  • 沸点:
    337.9±52.0 °C(Predicted)
  • 密度:
    1.2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1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36/37/39
  • 危险类别码:
    R34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760
  • 储存条件:
    保存方法:将它们存放在冰箱内。

SDS

SDS:da7e760cf89e52cf21375156615f1afb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Dicyclohexylboron triflate
Dicyclohexylbor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
皮肤腐蚀 (类别1B)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12 如果吞下去了: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Dicyclohexylboron triflate
别名
Dicyclohexylbor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C13H22BF3O3S
分子式
: 326.1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Dicyclohexylboron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CAS 号 145412-54-0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硫氧化物, 氟化氢, 硼烷/氧化硼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 - 8 °C
对湿度敏感 热敏感。 在氮气下操作,避免潮湿。 储存于氮气中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0.9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59 - 65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60 国际海运危规: 3260 国际空运危规: 3260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INORGANIC, N.O.S. (Dicyclohexylboron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INORGANIC, N.O.S. (Dicyclohexylboron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inorganic, n.o.s. (Dicyclohexylboron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酸苯酯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氘代氯仿 为溶剂, 反应 0.08h, 以4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双羟醛反应的机理:羧酸酯衍生的碳键合硼烯醇化物的首次光谱表征
    摘要:
    新型双硼化烯醇化物被鉴定为乙酸酯双羟醛反应的中间体。作为形成双硼化烯醇化物的前体,羧酸酯的碳结合硼烯醇化物首次被光谱表征。当 2,6-二异丙基苯乙酸酯 (10d) 在 CDCl(3) 中用 c-Hex(2)BOTf(1.3 当量)和三乙胺(1.5 当量)处理时,相应的单烯醇化物形成为氧-( 11d) 和碳结合 (12d) 分别以 71% 和 20% 的产率形成。这些烯醇化物的结构已通过核磁共振光谱明确确定。对一系列取代的芳基乙酸酯的烯醇化的研究表明,乙酸酯的空间因子影响单烯醇化物的程度(作为氧和碳结合的烯醇化物的混合物)和双硼化烯醇化物的形成。研究还表明,氧和碳结合的硼烯醇化物作为平衡混合物存在,并且在氧和碳结合的烯醇化物之间发生质子转移过程。双硼化烯醇化物的形成对于多种羰基化合物是普遍的。除了醋酸酯,含羰基的化合物,如醋酸、二甲基乙酰胺、甲氧基丙酮和 3-乙酰基-2-恶唑烷酮,在用 c-Hex(2)BOTf
    DOI:
    10.1021/ja0260014
  • 作为产物:
    描述:
    环己烯乙醚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3.5h, 生成 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
    参考文献:
    名称:
    定向加氢和与Evans-Tishchenko化学相关的Ireland-Claisen重排:高效的海洋环十二烷肽多立肽的全合成
    摘要:
    已经开发出两种新的收敛的总合成物,用于稳定细胞毒性,稳定肌动蛋白的微丝海洋环二肽多立肽(1)。两条途径的关键战略要素是通过羟基取代的三取代双键催化氢化作用,建立特征性聚脱氧丙酸酯立体三联体的中心立体中心。所需的烯烃底物分别通过改良的Suzuki-Miyaura偶联或通过丙酸酯的Ireland-Claisen重排获得。后者是在立体选择性Paterson aldol反应中获得的高选择性Evans-Tishchenko还原羟基酮的直接结果。杜立舒利(1)最终分别以总共17或15(14)个线性步骤获得,代表了对该高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先前合成方法的实质性改进。
    DOI:
    10.1002/chem.201501252
  • 作为试剂:
    描述:
    5-氧代己酸咪唑4-二甲氨基吡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4-甲基苯磺酸吡啶碳酸氢钠戴斯-马丁氧化剂氟化氢吡啶三乙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双环己基(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硼烷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82.0h, 生成 (1R,2S)-2-(N-benzyl-2,4,6-trimethylphenylsulfonamido)-1-phenylpropyl2-((4R,5R,6R)-6-[(4-methoxybenzyl)oxy]-2,2,5-trimethyl-1,3-dioxan-4-yl)-5-oxohex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Two Subunits of the Macrolide Domain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Agent Sanglifehrin A and Assembly of a Macrolactone Precursor. Application of Masamune anti-Aldol Condensation
    摘要:
    Asymmetric anti-aldol coupling of a norephedrine-derived ester with an a-chiral aldehyde was used to synthesize a carboxylic acid representing the C13-C19 segment of the macrocyclic domain present in the immunosuppressive agent sanglifehrin A. Felkin addition set configuration at the C14-C17 stereotetrad in this unit in which hydroxyl functions at C15 and C17 were masked as an internal ketal. The carboxyl group of this segment was coupled to the N-terminus of the tripeptide portion (C1-N12) of sanglifehrin A macrolactone to assemble the C1-C19 domain. Synthesis of the C20-C25 subunit of sanglifehrin A containing a (23S) alcohol was completed via asymmetric allylation of (E)-3-iodo-2-methylprop-2-enal followed by oxidative cleavage of the terminal vinyl appendage and a Takai olefination with pinacol dichloromethylboronate. Esterification of this alcohol with a C1-C19 carboxylic acid furnished an open C1-C25 macrolactone precursor, but this substance failed to undergo macrocyclization via intramolecular SuzukiMiyaura coupling.
    DOI:
    10.1021/jo50275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II)-Catalyzed Dehydroboration via Generation of Boron Enolates
    作者:Yuki Sakamoto、Toru Amaya、Takeyuki Suzuki、Toshikazu Hirao
    DOI:10.1002/chem.201604306
    日期:2016.12.23
    The PdII‐catalyzed dehydroboration of boron enolates generated from ketones and 9‐iodo‐9‐borabicyclo[3.3.1]nonane was achieved, providing a synthetically versatile protocol from ketones to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The PdII compound employed in this reaction worked catalytically in the presence of Cu(OAc)2. The high trans‐selectivity of the olefinic moiety was observed. Aryl halide moieties (‐Br and
    Pd II催化了从酮和9-碘-9-硼环[3.3.1]壬烷生成的硼烯酸酯的硼氢化脱氢反应,提供了从酮到α,β-不饱和酮的综合用途协议。该反应中使用的Pd II化合物在Cu(OAc)2的存在下催化工作。观察到烯烃部分的高反选择性。尽管存在Pd物种,但卤化芳基部分(-Br和-Cl)对于该反应仍然完好无损。当使用化学计量的Pd II时,也可以使用酯底物。使用硼和甲硅烷基烯醇盐的交叉反应表明,氧化反应比Saegusa-Ito反应快得多。
  • Boron-Mediated Aldol Reaction of Carboxylic Esters:  Complementary Anti- and Syn-Selective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s
    作者:Tadashi Inoue、Ji-Feng Liu、Dana C. Buske、Atsushi Abiko
    DOI:10.1021/jo0257896
    日期:2002.7.1
    The boron-mediated aldol reaction of carboxylic ester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Contrary to the general belief that carboxylic esters are iner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boron enolate formation, propionate esters are enolized with certain combinations of a boron triflate and an amine. More importantly, the stereochemical course of the aldol reactio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judicious selection of the
    详细描述了硼介导的羧酸酯的羟醛反应。与通常认为羧酸酯在烯醇硼形成的条件下是惰性的一般看法相反,丙酸酯被三氟甲磺酸硼和胺的某些组合烯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明智地选择烯醇化试剂来控制羟醛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用c-Hex2BOTf和三乙胺处理丙酸酯可制得抗醛醇缩合产物,而用Bu2BOTf和二异丙基乙胺处理丙酸酯可在与醛反应后选择性地生成顺醛醇缩合产物。已经开发了具有结构相关的,容易获得的手性去甲麻黄碱衍生的丙酸酯的互补抗和顺选择性不对称醛醇缩合反应。
  • Total Synthesis of Bafilomycin A1
    作者:Florian Kleinbeck、Gabriela J. Fettes、Lee D. Fader、Erick M. Carreira
    DOI:10.1002/chem.201102797
    日期:2012.3.19
    A convergent synthesis of bafilomycin A1, a potent inhibitor of V‐type ATPases, is presented. The synthesis relies on the zinc triflate mediated diastereoselective addition of a complex enyne to a sensitive aldehyde as the key fragment coupling. A rutheniumcatalyzed trans‐reduction of the resulting propargylic enyne efficiently installs the required C10–C13 trans,trans‐diene subunit, implementing
    介绍了bafilomycin A 1的收敛合成,bafilomycin A 1是V型ATP酶的有效抑制剂。合成依赖于三氟甲磺酸锌介导的复杂烯炔向非对映体的非对映选择性加成,作为关键片段偶联的敏感醛。钌催化的炔丙基炔的反还原可有效地安装所需的C10–C13反式,反式二烯亚单元,从而实现了传统钯催化交叉偶联策略的替代策略。三元醇中仲羟基的高度选择性氧化为合成完成奠定了基础。
  • Siloxy Esters as Traceless Activators of Carboxylic Acids: Boron‐Catalyzed Chemoselective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
    作者:Taiki Fujita、Mina Yamane、W. M. C. Sameera、Harunobu Mitsunuma、Motomu Kanai
    DOI:10.1002/anie.202109788
    日期:2021.11.8
    We developed a chiral boron-catalyzed, carboxylic acid-selective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 applicable to multifunctional substrates at late stages for the first time. Computational studies rationaliz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stereoselectivity through Si/B enediolates acting as the active species.
    我们首次开发了一种手性硼催化的、羧酸选择性不对称羟醛反应,该反应适用于后期阶段的多功能底物。计算研究通过作为活性物质的 Si/B 烯二醇使反应机制和立体选择性合理化。
  • Vanadium(V)‐Induced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of Various Boron and Silyl Enolates
    作者:Toru Amaya、Yuma Osafune、Yusuke Maegawa、Toshikazu Hirao
    DOI:10.1002/asia.201700470
    日期:2017.6.19
    Intermolecular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of two different enolates 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reactions to synthesize unsymmetrical 1,4‐dicarbonyl compounds. In this study, the oxovanadium(V)‐induced intermolecular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of enolates afforded unsymmetrical 1,4‐dicarbonyl compounds. Various boron and silyl enolates underwent the formation of ketone–ester, ester–ketone, ester–ester, amide–ketone
    两种不同烯醇的分子间氧化交叉偶联是合成不对称1,4-二羰基化合物的最有用的反应之一。在这项研究中,氧钒(V)诱导的烯醇盐的分子间氧化交叉偶联提供了不对称的1,4-二羰基化合物。各种硼和甲硅烷基烯醇盐经历了酮-酯,酯-酮,酯-酯,酰胺-酮和酰胺-酯偶联产物的形成。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了本氧化交叉偶联方案的多功能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