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O-allyl-3-O-methyl-4,6-benzylidene-D-mannos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O-allyl-3-O-methyl-4,6-benzylidene-D-mannose
英文别名
(2R,4aR,7S,8R,8aR)-8-methoxy-2-phenyl-6-prop-2-enoxy-4,4a,6,7,8,8a-hexahydropyrano[3,2-d][1,3]dioxin-7-ol
1-O-allyl-3-O-methyl-4,6-benzylidene-D-mannos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22O6
mdl
——
分子量
322.358
InChiKey
SPRTZXCKSJWJGW-USUPDMA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 拓扑面积:
    66.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O-allyl-3-O-methyl-4,6-benzylidene-D-mannose咪唑四氯化钛 、 sodium hydride 、 sodium cyanoborohydrid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5h, 生成 Bn(-2)[TMS(-4)][Bn(-6)]Man3Me(a)-O-allyl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的含3 - O-甲基甘露糖的多糖(s MMPs):设计与合成
    摘要:
    希望模仿天然的含3 - O-甲基甘露糖的多糖(MMP)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合成的含3 - O-甲基甘露糖的多糖(sMMPs以收敛的方式设计和合成。几乎没有对Mukaiyama糖苷化反应进行修饰的情况,关键糖苷化步骤的α-选择性高(> 50:1至> 20:1),收率(79%至74%)。已显示观察到的异常高的α-选择性是由于在糖苷化条件下β-向α-异构体的选择性异构化。这种糖苷化非常适合于高度收敛的寡糖合成,特别是因为即使以大约1:1的摩尔比使用大小相等的供体和受体时,化学产率也很高。迭代反应顺序允许生长低聚糖每个循环后尺寸加倍,并导致的有效合成小号MMP 8-,12-,和16聚体18 - 20。
    DOI:
    10.1021/jo061991n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由3-O-甲基-D-甘露糖组成的α-(1-> 4)连接多糖的高度立体选择性和迭代合成。
    摘要:
    报道了合成的含3-O-甲基-D-甘露糖的多糖(sMMPs)的第二代合成。由共同的前体A分别分两步和一步制备的供体B和受体C的糖基化是通过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进行的,仅以高收率提供所需的α-端基异构体D。与第一代合成方法不同,该合成方法可提供所需的产品,而不会受到加扰产品的污染。使用三步协议对D进行脱保护以提供sMMP。
    DOI:
    10.1021/ol07133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3-<i>O</i>-Methylmanno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 (<i>s</i>MMPs):  Design and Synthesis
    作者:Margaret C. Hsu、Jinhwa Lee、Yoshito Kishi
    DOI:10.1021/jo061991n
    日期:2007.3.1
    With the hope of mimicking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3-O-methylmanno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 (MMPs), synthetic 3-O-methylmanno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 (sMMP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n a convergent manner. With little modification of the Mukaiyama glycosidation, high α-selectivity (>50:1∼>20:1) and yields (79∼74%) were achieved for the key glycosidation steps
    希望模仿天然的含3 - O-甲基甘露糖的多糖(MMP)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合成的含3 - O-甲基甘露糖的多糖(sMMPs以收敛的方式设计和合成。几乎没有对Mukaiyama糖苷化反应进行修饰的情况,关键糖苷化步骤的α-选择性高(> 50:1至> 20:1),收率(79%至74%)。已显示观察到的异常高的α-选择性是由于在糖苷化条件下β-向α-异构体的选择性异构化。这种糖苷化非常适合于高度收敛的寡糖合成,特别是因为即使以大约1:1的摩尔比使用大小相等的供体和受体时,化学产率也很高。迭代反应顺序允许生长低聚糖每个循环后尺寸加倍,并导致的有效合成小号MMP 8-,12-,和16聚体18 - 20。
  • Highly Stereoselective and Iterative Synthesis of α-(1→4)-Linked Polysaccharides Composed of 3-<i>O</i>-Methyl-<scp>d</scp>-mannose
    作者:Hwan-Sung Cheon、Yiqian Lian、Yoshito Kishi
    DOI:10.1021/ol0713335
    日期:2007.8.1
    second-generation synthesis of synthetic 3-O-methyl-D-manno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 (sMMPs) is reported. The glycosidation of donor B and acceptor C, prepared from a common precursor A in two and one steps, respectively, is effected by t-butyldimethylsil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to furnish only the desired alpha-anomer D in high yields. Unlike the first-generation synthesis, this synthesis gives the
    报道了合成的含3-O-甲基-D-甘露糖的多糖(sMMPs)的第二代合成。由共同的前体A分别分两步和一步制备的供体B和受体C的糖基化是通过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进行的,仅以高收率提供所需的α-端基异构体D。与第一代合成方法不同,该合成方法可提供所需的产品,而不会受到加扰产品的污染。使用三步协议对D进行脱保护以提供sMMP。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甲基-2-乙酰氨基-4,6-O-苯亚甲基-2-脱氧-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苯-1,2-二基二(磷羧酸酯) 苄基N-乙酰基-4,6-O-亚苄基-alpha-异胞壁酸 苄基4-氰基-4-脱氧-2,3-O-[(1S,2S)-1,2-二甲氧基-1,2-二甲基-1,2-乙二基]-beta-D-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苄基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苄基3-O-苄基-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苄基2-乙酰氨基-4,6-O-亚苄基-3-O-(羧甲基)-2-脱氧吡喃己糖苷 苄基(5Xi)-2-乙酰氨基-2-脱氧-4,6-O-异亚丙基-alpha-D-来苏-吡喃己糖苷 苄基 4,6-O-亚苄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4,6-O-亚苄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4,6-O-亚苄基-2,3-二-O-苄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2-乙酰氨基-2-脱氧-4,6-O-异亚丙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苄基 2-乙酰氨基-2-脱氧-4,6-O-亚苄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2-O-苄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苄基 2,3-二-O-苄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苄基 2,3-二-O-(苯基甲基)-4,6-O-(苯基亚甲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4-O,6-O-(苯基亚甲基)-2,3-二脱氧-alpha-D-赤式-吡喃己糖苷 甲基4,6-O-异亚丙基吡喃己糖苷 甲基4,6-O-异亚丙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4,6-O-亚苄基-3-脱氧-3-硝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4,6-O-亚乙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4,6-O-[(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2,3-二-O-(苯基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4,6-O-[(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2,3-二-O-(苯基甲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3-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3-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2.3-二-O-苯甲酸基-4,6-O-亚苄基-β-D-喃葡萄苷 甲基2-乙酰氨基-4,6-O-亚苄基-2-脱氧吡喃己糖苷 甲基2-O-烯丙基-3-O-苄基-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甲基2,3-O-二烯丙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4,6-O-亚苄基-Α-D-吡喃葡糖苷 甲基-2,3-二-O-苯甲酰基-4,6-O-苯亚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 4,6-O-亚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 4,6-O-亚苄基-3-O-甲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 4,6-O-(苯基亚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2-苯甲酸酯 甲基 4,6-O-(苯基亚甲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二乙酸酯 甲基 3-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 3-O-烯丙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 2,3-二苯甲酰-4,6-O-亚苄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烯丙基-4,6-O-苯亚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烯丙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山海绵酰胺A 对硝基苯基 2-乙酰氨基-4,6-O-亚苄基-2-脱氧-beta-D-吡喃葡萄糖苷 亚苄基葡萄糖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乙基 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N-乙酰基-1-O-苄基-4,6-O-(亚苄基)-alpha-异胞壁酸甲酯 N-乙酰基-1-O-(苯基甲基)-4,6-O-(苯基亚甲基)-ALPHA-胞壁酸 N-[(4aR,6R,7R,8R,8aS)-6-苄氧基-8-羟基-2-苯基-4,4A,6,7,8,8A-六氢吡喃并[5,6-d][1,3]二恶英-7-基]乙酰胺 N-(6-烯丙氧基-8-羟基-2-苯基-4,4a,6,7,8,8a-六氢吡喃并[5,6-d][1,3]二恶英-7-基)乙酰胺 N-(6-烯丙氧基-8-羟基-2-苯基-4,4A,6,7,8,8A-六氢吡喃并[5,6-d][1,3]二恶英-7-基)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