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替萘芬在较低浓度时即可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导致真菌体内角鲨烯积累及麦角固醇合成不足。具体表现为:
与唑类药物不同的是,布替萘芬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不影响肾上腺及性腺激素的合成。在体内外试验中,布替萘芬对白念珠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实现的,同时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也会使细胞膜更敏感。
此外,人体试验证实,布替萘芬具有突出的抗炎活性,能有效消除中波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红斑。而萘替芬也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但特比萘芬没有此效果。
制备方法以1-萘甲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氯化得1-萘甲酰氯,再与1-(4-叔丁基苯)-N-甲基甲胺缩合得N-(4-叔丁基苄)-N-甲基-1-萘甲酰胺。随后进行氢化铝锂还原、成盐反应,最终制得盐酸布替萘芬。
以对叔丁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氯化亚砜氯化得对叔丁基苯酰氯,与N-甲基萘甲胺缩合得4-叔丁基-N-甲基-N-(甲基萘)苯甲酰胺。同样进行氢化铝锂还原、成盐反应,最终制得盐酸布替萘芬。
以萘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合成1-氯甲基萘,再与甲胺反应生成N-甲基萘甲胺。后与对叔丁基氯苄缩合、成盐,得到盐酸布替萘芬。
从萘起始原料出发,先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1-氯甲基萘,再被甲胺取代生成关键中间体N-甲基-1-萘甲胺。接下来与对叔丁基氯苄缩合、成盐,最终获得盐酸布替萘芬。
以1-氯甲基苯为原料经类似步骤合成目标产物。
体内研究
布替萘芬(皮下注射;1-100 mg/kg)对小鼠的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无影响。在豚鼠皮肤上局部涂抹0.3%-3%浓度的布替萘芬溶液,也不影响其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
治疗效果
在豚鼠感染T. mentagrophytes后的第4天开始,分别进行1%-5%浓度的布替萘芬每天或隔日应用,连续10天。结果显示,0.5%-1%浓度的应用后完全治愈了真菌病;而在同浓度的不同给药频率(每天一次 vs 隔日一次)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用途作为抗真菌药物使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萘甲胺,N-[[4-(1,1-二甲基乙基)苯基]甲基]- | (4-tertbutylbenzyl)naphthalen-1-yl methylamine | 101846-83-7 | C22H25N | 303.447 |
N-甲基-1-萘甲胺 | N-methyl-1-naphthalenemethylamine | 14489-75-9 | C12H13N | 171.242 |
N-(4-叔丁基苄基)-n-甲胺 | N-methyl-4-tert-butylbenzylamine | 65542-26-9 | C12H19N | 17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