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二甲基环己烷 | 590-66-9

中文名称
1,1-二甲基环己烷
中文别名
1,1-二甲基环己烷
英文名称
1,1-dimethylcyclohexane
英文别名
——
1,1-二甲基环己烷化学式
CAS
590-66-9;27195-67-1
化学式
C8H16
mdl
MFCD00001499
分子量
112.215
InChiKey
QEGNUYASOUJEH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3.3 °C
  • 沸点:
    119.6 °C
  • 密度:
    0.798 g/cm3(Temp: 15 °C)
  • 蒸汽压力:
    22.70 mmHg
  • 保留指数:
    784.2;778.31;782.5;791.12;779.57;780;778;780.3;789.8;783;795;779.8;782.6;785.4;788.5;786.1;786.5;778;782;783;783;784;782;780;783;774.8;779;780;787;782;788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神经毒素 - 急性溶剂综合征
Neurotoxin - Acute solvent syndrome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Xi
  • 安全说明:
    S16
  • 危险类别码:
    R11
  • WGK Germany:
    3
  • RTECS号:
    OM3325000
  • 海关编码:
    2826190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3.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63 3/PG 2
  • 危险标志:
    GHS02
  • 危险性描述:
    H22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10

SDS

SDS:2720a8b6381ffbff1fef99636b05127d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二甲基环己烷 以 solid matrix 为溶剂, 生成 1,1-dimethylcyclohexane radical cation
    参考文献:
    名称:
    镜像反演甲基环己烷和1,1-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阳离子的低对称基态结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摘要:
    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研究了固体全氟甲基环己烷基质中甲基环己烷和1,1-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阳离子在低温下的动力学。通过使用动力学模型对分子运动进行模拟,可以再现在4–173 K温度范围内观察到的两种阳离子的实验EPR线宽的可逆变化。假设在分子框架的两个能量等效的镜像之间发生了相互转换。对于甲基环己烷和1,1-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阳离子,相关的活化能分别确定为0.2和0.3 kcal mol –1。
    DOI:
    10.1039/ft9908603377
  • 作为产物:
    描述:
    (1R)-trans-1,2-dichloro-cyclohexane 在 aluminum tri-bromide 、 四甲基硅烷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33%的产率得到1,1-二甲基环己烷
    参考文献:
    名称:
    Parnes, Z. N.; Romanova, V. S.; Vol'pin, M. 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8, p. 258 - 260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辛酸乙酯 在 copper chromite 、 乙醚1,1-二甲基环己烷 、 xylene 作用下, 200.0~250.0 ℃ 、9.81 MPa 条件下, 生成 1,1-bis-bicyclohexyl-4-yl-oc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Petrow et al.,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56, vol. 26, p. 1246; engl. Ausg. S. 1409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mbined Effects on Selectivity in Fe-Catalyzed Methylene Oxidation
    作者:Mark S. Chen、M. Christina White
    DOI:10.1126/science.1183602
    日期:2010.1.29
    in organic molecules. Methylene C–H bonds are among the most difficult chemical bonds to selectively functionalize because of their abundance in organic structures and inertness to most chemical reagents. Their selective oxidations in biosynthetic pathways underscore the power of such reactions for streamlining the synthesis of molecules with complex oxygenation patterns. We report that an iron catalyst
    二级选择性有机分子主要由亚甲基(二级)CH2 基团的环和链组成,间歇性地装饰有中心以及连接处更重取代的。如果沿着框架的任何特定亚甲基中的 C-H 键可以作为选择性修饰的目标,那么合成转化将是最有效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中心被证明非常难以区分用于反应目的。Chen 和 White (p. 566) 现在表明,催化剂可以引导过化物优先化一系列复杂分子中的特定二级 C-H 键,并具有合理的效率。观察到的选择性遵循与目标位点的电子和空间环境相关的可预测趋势。催化剂显示出对有机分子中二级 C-H 键化的选择性。亚甲基 C-H 键是最难选择性官能化的化学键之一,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有机结构和对大多数化学试剂的惰性。它们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选择性化强调了这种反应在简化具有复杂化模式的分子合成方面的能力。我们报告说,催化剂可以在不同的天然产物环境中实现亚甲基 C-H 键化,
  • NEW PHENYLAZETIDINECARBOXYLATE OR -CARBOXAMIDE COMPOUNDS
    申请人:INVENTIVA
    公开号:US20170066717A1
    公开(公告)日:2017-03-09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formula (I). where R, R 1 , R 2 , n, A and Cy have the meanings indicated in the description. Th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are Nurr-1 modulators.
    这项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 其中R、R1、R2、n、A和Cy的含义如描述中所示。 式(I)的化合物是Nurr-1调节剂。
  • Catalytic Reduction of Alkyl and Aryl Bromides Using Propan-2-ol
    作者:Michael C. Haibach、Brian M. Stoltz、Robert H. Grubbs
    DOI:10.1002/anie.201708800
    日期:2017.11.20
    complex: Milstein's complex, (PNN)RuHCl(CO), catalyzes the efficient reduction of alkyl bromides and chlorides under relativel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by using propan-2-ol and a base. Sterically hindered tertiary and neopentyl substrates are reduced efficiently, as well as more-functionalized aryl and alkyl bromides. The reaction appears to occur by a radical pathway, and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一个简单的配合物:米尔斯坦配合物(PNN)RuHCl(CO),通过使用丙-2-醇和一种碱,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催化有效还原烷基化物和化物。受阻位的叔和新戊基底物以及功能更强的芳基和烷基化物均能有效还原。该反应似乎是通过自由基途径发生的,它提供了硅烷基还原的替代方法。
  • C–H Oxidation by H<sub>2</sub>O<sub>2</sub> and O<sub>2</sub> Catalyzed by a Non-Heme Iron Complex with a Sterically Encumbered Tetradentate N-Donor Ligand
    作者:Qiao Zhang、John D. Gorden、Christian R. Goldsmith
    DOI:10.1021/ic402501k
    日期:2013.12.2
    substrates, the neopentyl groups destabilize the metal-based oxidants generated from H2O2 and the Fe(II) complex. The presence of benzylic substrates with weak C–H bonds stabilizes an intermediate which we have tentatively assigned as a high-spin ferric hydroperoxide species. The oxidant generated from O2 reacts with allylic and benzylic C–H bonds in the absence of a sacrificial reductant; less substrate
    的化合物Ñ,N' -dineopentyl- Ñ,Ñ ' -双(2-吡啶甲基)-1,2-乙二胺(dnbpn)及其亚复杂的[Fe(dnbpn)(OTF)2 ]合成的。Fe(II)络合物用于催化H 2 O 2和O 2化烃。尽管H 2 O 2催化了烷烃化与大多数先前报道的非血红素催化剂相关的那些相比,对叔显示出对仲而不是叔的更高的偏好,催化活性显着降低。除了将催化的化导向底物的较少拥挤的C–H键外,新戊基还使由H 2 O 2和Fe(II)络合物生成的属基化剂不稳定。具有弱C–H键的苄基底物的存在稳定了一种中间体,我们暂时将其定为高纺氧化铁物种。由O 2产生的化剂在不存在牺牲性还原剂的情况下与丙基和苄基CH键反应;与使用O 2作为末端化剂的相关先前描述的系统相比,观察到的底物更少。
  • Catalyst-Controlled Aliphatic C–H Oxidations with a Predictive Model for Site-Selectivity
    作者:Paul E. Gormisky、M. Christina White
    DOI:10.1021/ja407388y
    日期:2013.9.25
    Selective aliphatic C-H bond oxidations ma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synthesis because these bonds exist across all classes of organic molecules. Central to this goal are catalysts with broad substrate scope (small-molecule-like) that predictably enhance or overturn the substrate's inherent reactivity preference for oxidation (enzyme-like). We report a simple small-molecule, non-heme iron catalyst that
    选择性脂肪族 CH 键化可能对合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些键存在于所有类别的有机分子中。该目标的核心是具有广泛底物范围(类小分子)的催化剂,其可预见地增强或推翻底物对化(类酶)的固有反应偏好。我们报告了一种简单的小分子非血红素催化剂,它在一系列拓扑不同的底物上以制备产率实现了可预测的催化剂控制的位点选择性。催化剂反应模型定量地将底物的固有物理性质与观察到的位点选择性相关联,作为催化剂的函数。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