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 81024 |
CAS: | 7789-21-1 |
中文名称: | 氟磺酸 |
英文名称: | Fluorosulfonic acid |
别 名: | |
分子式: | HFO 3 S |
分子量: | 100.07 |
熔 点: | -87.3℃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1.74 |
蒸汽压: | |
溶解性: | 溶于水 |
稳定性: | 稳定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
危险标记: | 20(酸性腐蚀品) |
用 途: | 用于制造药品及用于有机合成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重者可能致死。吸入可能因咽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露置空气中冒烟,加热更甚,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氟化氢、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参照氟分析方法 5.环境标准: 参照氟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氟磺酸是一种重要的酸性溶剂,其酸性强于高氯酸,是简单酸中最强者。化学式为HSO₃F,分子量100.07,无色发烟液体,熔点-87.3℃,沸点165.5℃,相对密度1.74315。氟磺酸纯品的热稳定性高,在900℃仍稳定;杂质硫使它在沸点时就完全分解。在潮湿空气中产生烟雾,并能溶解硫、铅、汞、锡。溶于硝基苯和水并与水起爆炸性剧烈反应,也溶于碱。室温下不与硫、碳、硒、碲、铅等反应,但能与锡反应生成气体,稍能侵蚀汞。能很快地破坏橡皮、软木、火漆。纯品不腐蚀玻璃,但在加热时强烈地侵蚀硫、铅、锡及汞。与苯及氯仿反应生成氟化氢,与乙醚反应放出大量热并起泡沫生成乙酯。与氯化钠作用得其钠盐。干燥的氟化氢与三氧化硫或浓硫酸作用可制备氟磺酸成品。
用途: 在有机和无机合成中,氟磺酸可用作氟化剂,是烷基取代、酰化、氢氟化、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超酸通常指酸强度超过100%硫酸的酸或酸性介质。如氟磺酸(HSO₃F)是一种重要的酸性溶剂,其酸性强于任何纯酸,除焦硫酸外;在氟磺酸中加入五氟化锑(SbF₅)或其与三氧化硫混合物,可得到更强的超酸溶剂。超酸具有极强的质子化能力和极高酸度,一般比无机酸强10⁶~10¹⁰倍;若以酸度函数H₀衡量,凡H₀值大于3.5的为超酸。不活泼烷烃在超强酸中可进行聚合、降解和异构化等反应。
生产方法:
类别: 腐蚀物品
危险特性: 遇空气或加热冒烟放出有毒气体;遇发孔剂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氟化物和磷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发孔剂、碱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砂土、二氧化碳;不可用水
职业标准: TWA 2.5 毫克 / 立方米(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