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碱是植物槟榔种子中的一种生物碱,临床常用其氢溴酸盐[1]。它是一种无臭、味苦的白色结晶粉末,有毒性,遇光会变质。熔点为170—171℃,能溶于水及乙醇。由槟榔碱与氢溴酸乙醇溶液反应生成,主要用于驱肠虫,多用于兽医治疗[2]。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和乙醚中不溶。水溶液性质稳定,应保存于避光容器内。
槟榔碱的稳定形态槟榔碱是驱除动物绦虫的有效药物,但由于其在槟榔中的含量较低且不稳定,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为此,科研工作者合成了性质稳定的氢溴酸槟榔碱。通过乙醇、氯仿等溶剂提取槟榔果中的槟榔碱成分,再加入氢溴酸生成结晶。
抗血栓作用的研究研究氢溴酸槟榔碱对体内、外血栓的抗栓和溶栓作用。方法包括体外人血凝块和血小板血浆凝块溶解实验以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尾静脉血栓形成的模型。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加速体内外血栓的溶解,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对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尾静脉血栓有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氢溴酸槟榔碱对绦虫肌肉有较强的麻痹作用,使虫体失去攀附于肠壁的能力。同时,药物对宿主产生毒蕈碱样作用,增强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助于驱除虫体。本品对犬所有绦虫有效,并能驱除绵羊带绦虫、多头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对禽类绦虫也有驱除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犬和家禽常见的绦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犬1.5~2毫克,鸡3毫克,鸭、鹅1~2毫克。
不良反应及中毒解救(1)使用正常剂量的氢溴酸槟榔碱对犬的不良反应较少,超剂量时可引起明显呕吐、腹泻,并继发昏迷和惊厥。一般中毒剂量为治疗量的8倍左右。 (2)本品对猫不安全,可能导致其支气管大量分泌黏液而窒息死亡。 (3)阿托品可用于本品中毒的解毒和减轻症状。
注意事项(1)用药前犬应禁食12小时。用药后若仍不排便,可用盐水灌服以加速麻痹虫体排出。 (2)鸡对本品耐受性强,鸭、鹅次之,马属动物较敏感,猫最敏感,不应使用或慎用。 (3)由于其毒性大,美国已禁用。
药物联用阿托品:用于槟榔碱中毒的解救;拟胆碱药物如毛果芸香碱可加强毒性作用;南瓜子与槟榔碱联用可驱除马裸头绦虫。
参考资料[1] 王昆华, 杨志康 编著. 兽药临床合理应用指南.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0. [2] 马世昌 主编. 有机化合物辞典.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第284页. [3] 唐菲, 王豪, 刘维俊. 氢溴酸槟榔碱抗血栓作用的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10):791-793.
用途用于含量测定、鉴定及药理实验等。
类别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高毒
急性毒性皮下-小鼠 LDLo: 65毫克/公斤;静脉-小鼠 LD50: 18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溴化氢烟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剂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雾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