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氢溴酸西酞普兰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摄取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它对胆碱能毒蕈碱受体、组织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抑制作用,从而避免了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如口干、镇静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氢溴酸西酞普兰适用于内源性和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通常在2至4周内开始显现抗抑郁效果。对心脏传导系统和血压没有影响,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此外,它也不干扰血液、肝及肾等多个系统,罕见的副作用及其轻微镇静特性使其成为长期治疗的理想选择,并不会导致体重增加或强化酒精的效果。
不良反应 氢溴酸西酞普兰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出汗增多、流涎减少、头痛和睡眠时间缩短。这些症状通常在第一或第二周内出现,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消失。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观察到癫痫发作。对于已有心动过缓的患者,应更加谨慎使用。
生物活性 氢溴酸西酞普兰(Citalopram HBr)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IC50值为1.8 nM,在大鼠脑突触准备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抑制作用。
靶点
Target | Value |
---|---|
5-HT reuptake (In rat brain synaptosomal preparations) | 1.8 nM |
体外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双环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Citalopram对神经元5-羟色胺(5-HT)吸收具有高效抑制作用,而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它不对5-HT、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及吗啡受体产生生物拮抗作用。Citalopram通过增加细胞增殖潜力并减少凋亡活性来调节细胞周期,对成骨细胞的FGF、MSX和TGFB表达也具有影响。
体内研究 氢溴酸西酞普兰没有心肌细胞毒性,在动物暴露于高于临床治疗浓度时亦无明显毒性。其代谢物在人体内同样表现出有效的5-HT吸收抑制作用,并且也不会影响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吸收。Citalopram能够刺激大鼠脊髓后肢屈肌反射,并增强5-羟色胺传递,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吸收的有效抑制。
用途 抗抑郁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剧毒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 大鼠 LD: > 10 毫克/公斤; 腹腔注射 - 小鼠 TDL0: 16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氧化氮和氟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避免与醇、胺、碱类及含水物品混放运输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