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是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低毒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商品名包括Rynaxypyr、Premio、Dermacor和Corozen等。其国内产品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商品名为康宽。
氯虫苯甲酰胺是鱼尼丁受体作用剂,对鳞翅目(如小菜蛾、草地夜蛾、烟芽夜蛾、甜菜夜蛾、粉纹夜蛾等)和半翅目(如桃蚜、棉蚜、马铃薯叶蝉、银叶粉虱等)害虫具有高活性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大豆、果蔬、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上的害虫防治。目前,该杀虫剂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市场。
理化性质氯虫苯甲酰胺纯品为白色结晶状固体,密度为1.507 g/mL,熔点208-210℃,分解温度330℃。在20~25℃条件下,蒸气压为6.3×10^(-12) Pa;溶解度(mg/L):水 1.023、丙酮 3.446、甲醇 1.714、乙腈 0.711、乙酸乙酯 1.144。该杀虫剂高效广谱,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害虫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还能控制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以及烟粉虱等多种非鳞翅目害虫。
作用机制氯虫苯甲酰胺通过与昆虫鱼尼丁受体结合,高效激活其体内鱼尼丁受体(RyRs),打开钙离子通道。这导致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持续释放到肌浆中,引起肌肉连续收缩,从而导致害虫中毒后出现抽搐瘫痪症状,并迅速停止进食。此过程仅需数分钟,之后在1~4天内死亡。
除胃毒作用外,氯虫苯甲酰胺还具有触杀作用,可杀死虫卵。它选择性地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与哺乳动物的适配性不高,因此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安全性。
防治对象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的对象涉及鳞翅目的螟蛾科、柱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半翅目的桃蚜、棉蚜、马铃薯叶蝉、银叶粉虱等。其对大豆、果蔬、水稻、棉花、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害虫具有显著的效果。
陆生生物毒性氯虫苯甲酰胺对鸟类、蜜蜂和蚯蚓的急性毒性较低,且对人体细胞鱼尼丁受体无激活作用,在高浓度下亦不影响有益昆虫。具体数据如下:
氯虫苯甲酰胺对鱼类和藻类的急性毒性较低,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较高:
综上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对鸟类、蜜蜂和蚯蚓的急性毒性较低,而对水生生物中的鱼和藻类的急性毒性也较低。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溴-1-(3-氯-2-吡啶)-1H-吡唑-5-羧酸乙酯 | ethyl 3-bromo-1-(3-chloropyridin-2-yl)-1H-pyrazole-5-carboxylate | 500011-92-7 | C11H9BrClN3O2 | 330.568 |
—— | 3-bromo-1-(3-chloropyridin-2-yl)-1H-pyrazole-5-carbonyl chloride | 943982-60-3 | C9H4BrCl2N3O | 320.96 |
3-溴-1-(3-氯-2-吡啶)-1H-吡唑-5-羧酸 | 3-bromo-1-(3-chloro-2-pyridinyl)-1H-pyrazole-5-carboxylic acid | 500011-86-9 | C9H5BrClN3O2 | 302.515 |
—— | 6-chloro-2-(3-bromo-1-(3-chloropyridin-2-yl)-1Hpyrazol-5-yl)-8-methyl-4H-benzo[d][1,3]oxazin-4-one | 500011-87-0 | C17H9BrCl2N4O2 | 452.094 |
—— | 2-(3-chloro-pyridin-2-yl)-5-oxo-2,5-dihydro-1H-pyrazol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 500011-95-0 | C11H10ClN3O3 | 267.672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3-bromo-1-(3-chloropyridin-2-yl)-1H-pyrazol-5-yl)-6-chloro-3,8-dimethylquinazolin-4(3H)-one | 438450-43-2 | C18H12BrCl2N5O | 465.136 |
—— | 3-chloro-1-(3-chloro-2-pyridinyl)-1H-pyrazole-5-carboxylic acid | 458543-79-8 | C9H5Cl2N3O2 | 258.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