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曲班是一种人工合成抗凝血药,也是一种可逆的竞争性凝血酶抑制剂。它对凝血酶有很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由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且对纤维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在体外,它可以抑制各种血栓症模型生成的血栓。研究表明,阿加曲班在预防冠状动脉血栓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肝素,且能竞争性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与肝素不同的是,它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并且在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后也不会进一步延长出血时间。初步研究证实,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合用预防冠状动脉血栓是一种有效的组合疗法。此外,该药物对不稳定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阿加曲班的抗凝作用无需依赖抗凝血酶Ⅲ的配合,并能迅速分布于组织中,主要存在于肝、肾和消化道中,其蛋白结合率为35%~60%。代谢产物主要是带芳香环和羟基的化合物,给药后24小时内从尿液和粪便中排出约50%,48小时后排泄大部分。
临床应用阿加曲班最初由日本三菱化学研究所合成,并首先被应用于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随后,它也被用于急性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溶栓的辅助治疗以及在抗凝血酶III(ATⅢ)缺乏患者的血液透析中进行抗凝处理。作为全球首个选择性抗凝血酶剂,阿加曲班于1990年2月在日本上市,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在美国中风学会第28届国际中风大会上公布的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2003年3月5日,该药物被批准用于脑血栓急性期和慢性动脉闭塞症的治疗。
2002年12月,三菱制药公司正式在中国上市了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药——选择性抗凝血酶剂阿加曲班(Argatroban, Novastan)。
生物活性靶点:
体外研究:
阿加曲班(MD-805、Argipidine)是一种直接的、选择性的凝血酶抑制剂,具有抗凝作用。研究表明,在低剂量(0.5至2微克/公斤/分钟)下使用时,它能够安全地用于左心旁路手术以修复伴有多个器官损伤的创伤性主动脉破裂。与肝素相比,阿加曲班似乎能更有效地促进溶栓药物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再灌注,尤其是在那些延迟就诊的患者中。接受阿加曲班治疗的患者的严重出血和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