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3,5,6-tetrafluorophenyl)-1H-indazole | 1448804-0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3,5,6-tetrafluorophenyl)-1H-indazole
英文别名
1-(2,3,5,6-Tetrafluorophenyl)indazole;1-(2,3,5,6-tetrafluorophenyl)indazole
1-(2,3,5,6-tetrafluorophenyl)-1H-indazole化学式
CAS
1448804-07-6
化学式
C13H6F4N2
mdl
——
分子量
266.198
InChiKey
KPZVDCQIBZMWD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环庚烷1-(2,3,5,6-tetrafluorophenyl)-1H-indazolecopper(I) bromide dimethylsulfide complex2,4,6-trimethyl-N-[4-(2,4,6-trimethylphenyl)iminopent-2-en-2-yl]anilinesodium t-butanolate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5h, 以34%的产率得到1-cycloheptyl-2,3,5,6-tetrafluoro-4-(1H-indazol-1-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烷基化源铜催化多氟芳烃的直接 C-H 烷基化
    摘要:
    碳-碳键的构建是化学合成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先前建立的交叉偶联反应中,预官能化的起始材料通常以芳基或烷基(伪)卤化物或其金属化衍生物的形式使用。然而,由于碳氢 (CH) 键的低反应性和难度,通过双重氧化 CH 键活化策略直接使用芳烃和烷烃来获得化学选择性 C(sp2)-C(sp3) 交叉偶联非常具有挑战性。抑制副反应,如同源偶联。在此,我们介绍了在温和条件下铜催化多氟芳烃与烷烃的交叉脱氢偶联的新进展。新开发的催化剂体系不仅可以将相对较弱的 sp3 CH 键位于苄基或烯丙基位置,而且还可以将未活化的碳氢化合物烷基化。在包括气态原料和复杂分子在内的烷烃中的各种 CH 键中观察到中等至高位点选择性。通过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获得了机理信息,以揭示铜催化剂在激活烷烃的 sp3 CH 键和 sp2 多氟芳烃 CH 键方面起着双重作用。还提出非共价 π-π 相互作用和在最佳配体和芳烃底物之间原位形成的弱
    DOI:
    10.1021/jacs.0c00169
  • 作为产物:
    描述:
    吲唑五氟苯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80%的产率得到1-(2,3,5,6-tetrafluorophenyl)-1H-in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烷基化源铜催化多氟芳烃的直接 C-H 烷基化
    摘要:
    碳-碳键的构建是化学合成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先前建立的交叉偶联反应中,预官能化的起始材料通常以芳基或烷基(伪)卤化物或其金属化衍生物的形式使用。然而,由于碳氢 (CH) 键的低反应性和难度,通过双重氧化 CH 键活化策略直接使用芳烃和烷烃来获得化学选择性 C(sp2)-C(sp3) 交叉偶联非常具有挑战性。抑制副反应,如同源偶联。在此,我们介绍了在温和条件下铜催化多氟芳烃与烷烃的交叉脱氢偶联的新进展。新开发的催化剂体系不仅可以将相对较弱的 sp3 CH 键位于苄基或烯丙基位置,而且还可以将未活化的碳氢化合物烷基化。在包括气态原料和复杂分子在内的烷烃中的各种 CH 键中观察到中等至高位点选择性。通过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获得了机理信息,以揭示铜催化剂在激活烷烃的 sp3 CH 键和 sp2 多氟芳烃 CH 键方面起着双重作用。还提出非共价 π-π 相互作用和在最佳配体和芳烃底物之间原位形成的弱
    DOI:
    10.1021/jacs.0c001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ective C4–F bond cleavage of pentafluorobenzene: synthesis of N-tetrafluoroarylat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作者:Cuibo Liu、Huan Wang、Xing Xing、You Xu、Jun-An Ma、Bin Zhang
    DOI:10.1016/j.tetlet.2013.06.055
    日期:2013.8
    A simple aromatic nucleophilic monosubstitution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N-tetrafluoroarylat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via selective C4–F bond cleavage of pentafluorobenzene with N–H containing heterocycles is demonstrated. This method is highly tolerant of a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s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Additionally, this strategy is applied to synthesize
    展示了一种简单的芳香亲核单取代反应,该反应可通过五氟苯与含N–H的杂环的选择性C4-F键裂解来合成N-四芳基杂环化合物。该方法高度耐受各种底物,从而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获得相应的产物。另外,该策略适用于合成其他单,二和三芳基化的吲哚生物
  • Cu-Catalyzed Direct C–H Alkylation of Polyfluoroarenes via Remote C(sp<sup>3</sup>)–H Functionalization in Carboxamides
    作者:Hong-Chao Liu、Yuke Li、Xiao-Ping Gong、Zhi-Jie Niu、Yu-Zhao Wang、Ming Li、Wei-Yu Shi、Zhe Zhang、Yong-Min Liang
    DOI:10.1021/acs.orglett.1c00586
    日期:2021.4.2
    A novel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N-fluorocarboxamides with polyfluoroarenes forming C(sp2)–C(sp3) bonds enabled by copper catalysis has been accomplished. N-Fluorocarboxamides are postulated to undergo copper-mediated dehydrogena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with electron-deficient polyfluoroarenes via a radical pathway. Benzylic C–H bonds and aliphatic C–H bonds in N-fluorocarboxamides
    N-代羧酰胺与多芳烃通过催化形成C(sp 2)–C(sp 3)键的新型脱氢偶联反应已完成。N-代羧酰胺被假定通过自由基途径与缺电子的多芳烃进行介导的脱氢交叉偶联反应。N-代羧酰胺中的苄基C–H键和脂族C–H键可以顺利进行,并表现出出色的区域选择性。提出的详细机理得到控制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