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磺丁脲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丙酮或氯仿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
本品属于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对胰岛功能丧失者无效。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机制是与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类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ATP依赖的K+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去极化,使Ca2+通道开启,细胞液内Ca2+浓度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此外,该药物还能增强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加强胰岛素的受体后作用。糖耐量的改善可导致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从而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进一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本品还具有轻度利尿作用,但不如氯磺丙脲明显。
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为85%~100%,吸收后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在30分钟内进入血液,并在3~4小时内达到峰值血药浓度,作用持续时间为6~12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5%,半衰期约为4.5~6.5小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氯化而失活,约85%的代谢物由肾脏排泄,另有8%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
甲苯磺丁脲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急性心梗、酮症酸中毒等,非妊娠期且没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合成路线甲苯磺丁脲的合成涉及以下步骤:首先将对甲基苯磺酰胺与氯甲酸乙酯进行N-甲酰化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酰胺甲酸乙酯;然后与正丁胺进行胺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图1展示其详细的合成路线。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不适等。较少见的皮疹更为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黄疸、肝功能损害以及高血糖引发的酮症酸中毒。此外,还有低血糖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生产方法甲苯磺丁脲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备:一是通过异氰酸丁酯与对甲基苯磺酰胺缩合;二是由正丁胺盐酸盐与甲苯磺酰脲缩合而成。
类别、毒性分级及安全性甲苯磺丁脲被归类为有毒物质,属于高毒级别。急性毒性测试显示,口服-大鼠LD50为2490毫克/公斤;口服-小鼠LD50为490毫克/公斤。热分解过程中会排出有毒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烟雾。储存时应保持低温通风干燥,并与其他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时可使用水、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进行灭火。
总之,甲苯磺丁脲是一种有效的降血糖药物,适用于稳定型轻至中度成年糖尿病患者,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其潜在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对甲苯磺酰脲 | 4-toluenesulfonylurea | 1694-06-0 | C8H10N2O3S | 214.245 |
—— | N-(4-methylphenylsulfonyl)-N'-butylthiourea | 4932-55-2 | C12H18N2O2S2 | 286.41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4-Hydroxy tolbutamide | —— | C12H18N2O4S | 286.352 |
二[2-(4-溴苯基)-2-氧代乙基]2,2'-氧基二乙酸酯 | 1-butyl-3-(p-formylphenyl)sulphonylurea | 88241-95-6 | C12H16N2O4S | 284.336 |
4-羟基甲苯磺丁脲 | 4-hydroxytolbutamide | 5719-85-7 | C12H18N2O4S | 286.352 |
—— | N-(4-methylphenylsulfonyl)-N'-butylthiourea | 4932-55-2 | C12H18N2O2S2 | 286.419 |
4-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苯磺酰胺 | N-phenyl-N'-p-tolylsulfonylurea | 13909-63-2 | C14H14N2O3S | 290.343 |
N-乙酰基对甲苯磺酰胺 | N-acetyl-(4-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 1888-33-1 | C9H11NO3S | 213.257 |
—— | 3,5-di-n-butyl-2-oxo-1-p-tosyl-perhydro-1,3,5-triazine | 27117-97-1 | C18H29N3O3S | 367.513 |
—— | N-n-Butyl-N'-4-toluolsulfonyl-bernsteinsaeurediamid | 104816-51-5 | C15H22N2O4S | 326.417 |
—— | 2,2,2-trifluoro-N-tosylacetamide | 81005-28-9 | C9H8F3NO3S | 267.229 |
N-(双(环己基氨基)亚甲基)-4-甲基苯磺酰胺 | N- |
908-18-9 | C20H31N3O2S | 377.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