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色针状结晶,一般无光泽,可制成明亮且具有弹性的物质。暴露在光中会变暗棕色。无特殊气味,但有持久而强烈的苦味。饱和溶液的石蕊试液呈中性或微碱性。熔点为205℃,加热至100℃时失去结晶水。旋光度[α]₂₅℃为-240°~-248°(在200mg溶于0.1mol/L盐酸10ml中测定)。它可溶解于热水(比例约为1:35)和乙醇(比例约为1:125),但在氯仿和乙醚中的溶解度较低,却能在1:2(体积比)的氯仿-乙醇混合液中大量溶解。
用途主要用作香料,并常用于配制苦味饮料香精。其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类似于奎宁,但效果较弱且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中多以氯喹替代使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耐氯喹疟原虫株感染。
生产方法奎宁主要是从苯草植物金鸡钠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主要品种包括奎宁、奎尼丁、辛可宁和辛可尼丁,其中奎宁的抗疟作用最强。金鸡钠树皮主要分布在印尼、印度等地,我国台湾、海南岛及云南等地区也有产出。生产过程包括将干燥的金鸡纳树皮粉碎后用消石和烧碱水溶液湿润,再以乙醇浸泡提取。随后调整乙醇提取液pH值至6-6.5并减压浓缩,同时回收乙醇。浓缩液经硫酸、烧碱处理及活性炭脱色后结晶得到粗品,再经过精制得到成品。按金鸡纳树皮干重计,总收率为2%。
奎宁也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通常是从金鸡纳属树(如chinchona succirubra)的树皮提取物经硫酸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