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ethyl trans-2-butenyl-1,4-bisphosphonate | 211677-0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ethyl trans-2-butenyl-1,4-bisphosphonate
英文别名
(E)-1,5-bis(diethoxyphosphoryl)pent-2-ene
tetraethyl trans-2-butenyl-1,4-bisphosphonate化学式
CAS
211677-08-6
化学式
C13H28O6P2
mdl
——
分子量
342.309
InChiKey
JTRJBXBSJMNMGI-MDZDMXL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5
  • 拓扑面积:
    71.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ethyl trans-2-butenyl-1,4-bisphosphonatepotassium carbonate对甲苯磺酸溶剂黄146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环己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9.17h, 生成 西红花酸二甲酯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極性トランスカロテノイド塩及びそれらの使用
    摘要:
    在哺乳动物中,包括人类,有用于改善红细胞和组织之间氧气扩散性的反式类胡萝卜素盐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溶解方法和使用方法的提供。这是一种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不是反式十二碳酸钠。YZ-TCRO-ZY [Y是阳离子;Z是与该阳离子结合的极性基;TCRO是反式类胡萝卜素骨架;最好是如下所示;Y是Na+,K+,Li+的一价金属离子或R4N+,R3S+;R是H或CnH2n+1;n是1〜10的整数;Z是羧基,硫酸基,磷酸基,二磷酸基或三磷酸基;TCRO是基于以下示例所示的直链碳和碳之间的单键和双键重复的异戊二烯基(X分别独立为H,C1-10卤素取代/非取代的直链/支链碳链或卤素)]【选择图】无
    公开号:
    JP2016183174A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Puyau, P. de Macedo; Perie, J. J.,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97, vol. 129, p. 13 - 46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Polar Substrates by Dimethyldioxirane
    作者:P. de MacedoPuyau、J. J. Perie
    DOI:10.1080/00397919808004837
    日期:1998.7
    Abstract epoxides of highly inactivated double bounds can be obtained using DMDO, after transformation of deactivating esters into tetrabutylammonium salts. Reactions are quantitative and no further purification is required.
    摘要 将失活酯转化为四丁基铵盐后,可以使用 DMDO 获得高度失活的双键环氧化物。反应是定量的,不需要进一步纯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3-BOC-5-甲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 (R)-2-苯基-3-羟基丙酸 (R)-2-羟基-2-(2-(2-(2-甲氧基-5-甲基吡啶-3-基)乙基)-琥珀酸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S)-4-叔丁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i-丙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4R)-4-叔丁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3R)-2,3-二羟基-3-(2-吡啶基)丙酸乙酯,N-氧化物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三氟硼酸钾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11bR,11''bR)-2,2''-[氧双(亚甲基)]双[4-羟基-4,4''-二氧化物-二萘并[2,1-d:1'',2''-f][1,3,2]二氧磷杂七环 (11aR)-10,11,12,13-四氢-5-羟基-3,7-二-1-萘-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磷杂八环 (1-氨基丁基)磷酸 (-)-N-[(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甲酯 齐特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