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ethyl-N-(5-methoxy-8-quinolinyl)-2-methyl-4-phenylbutanamide | 1613145-8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ethyl-N-(5-methoxy-8-quinolinyl)-2-methyl-4-phenylbutanamide
英文别名
——
2-ethyl-N-(5-methoxy-8-quinolinyl)-2-methyl-4-phenylbutanamide化学式
CAS
1613145-82-6
化学式
C23H26N2O2
mdl
——
分子量
362.472
InChiKey
JXZOSHGRJIEXD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3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51.2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ethyl-N-(5-methoxy-8-quinolinyl)-2-methyl-4-phenylbutanamide 在 copper diacetate 、 silver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1%的产率得到3-ethyl-1-(5-methoxy-8-quinolinyl)-3-phenethyl-2-azetid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的分子内C(sp3)?H和C(sp2)?氧化环化H酰胺化
    摘要:
    第一铜催化的分子内C(SP 3) H和(SPç 2) ħ氧化酰胺化得到了发展。在二氯乙烷溶剂中使用Cu(OAc)2催化剂和Ag 2 CO 3氧化剂,在末端甲基以及烷基链的内部苄基位置处进行C(sp 3)H酰胺化反应。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即使以克为单位,也能以优异的收率获得各种β-内酰胺。在O 2下使用CuCl 2和Ag 2 CO 3但是,在二甲基亚砜中的空气会通过C(sp 2)H酰胺化选择性地生成2-吲哚酮。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的研究表明,Ç  H键活化是速率决定步骤。可以通过氧化除去5-甲氧基喹啉基。
    DOI:
    10.1002/anie.201311105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的分子内C(sp3)?H和C(sp2)?氧化环化H酰胺化
    摘要:
    第一铜催化的分子内C(SP 3) H和(SPç 2) ħ氧化酰胺化得到了发展。在二氯乙烷溶剂中使用Cu(OAc)2催化剂和Ag 2 CO 3氧化剂,在末端甲基以及烷基链的内部苄基位置处进行C(sp 3)H酰胺化反应。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即使以克为单位,也能以优异的收率获得各种β-内酰胺。在O 2下使用CuCl 2和Ag 2 CO 3但是,在二甲基亚砜中的空气会通过C(sp 2)H酰胺化选择性地生成2-吲哚酮。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的研究表明,Ç  H键活化是速率决定步骤。可以通过氧化除去5-甲氧基喹啉基。
    DOI:
    10.1002/anie.2013111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N and C–O Bond Formation in Copper-Catalyzed/Mediated sp<sup>3</sup> C–H Activation: Mechanistic Studies from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spects
    作者:Yuhang Yang、Fei Cao、Linbin Yao、Tao Shi、Bencan Tang、Yoichiro Kuninobu、Zhen Wang
    DOI:10.1021/acs.joc.0c01038
    日期:2020.8.7
    studies on Cu-catalyzed/mediated sp3 C–H amidation and acetoxylation are investigated from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spects. The concerted metalation–deprotonation (CMD) mechanism rather than a radical-involved pathway is proved to occur in amidation and acetoxylation reactions, and this is the rare example of the CMD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more challenging sp3 C–H activation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从实验和计算方面研究了Cu催化/介导的sp 3 C-H酰胺化和乙酰氧基化的机理。事实证明,在酰胺化和乙酰氧基化反应中会发生协同的属化-去质子化(CMD)机制,而不是自由基参与的途径,这是CMD机制参与更具挑战性的sp 3的罕见例子。C–H激活。理论计算表明,CMD是酰胺化和乙酰氧基化反应中甲基或苄基位置决定速率的步骤,分子间亲核乙酸盐阴离子的加成比β-内酰胺的开环和分子内乙酰氧基化更有利。这些有关发散性和条件依赖性产物形成的机理研究对于通过CMD机制开发Cu促进的C–H功能化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