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3-hexene-3,4-d2 | 76596-5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3-hexene-3,4-d2
英文别名
cis-3-hexene-3,4-d2;(Z)-3,4-dideuterio-hex-3-ene;3,4-dideuterio-hex-3c-ene;3,4-Dideuterio-hex-3c-en;3,4-Dideutero-hexen-(3-cis);(Z)-3,4-dideuteriohex-3-ene
(Z)-3-hexene-3,4-d<sub>2</sub>化学式
CAS
76596-51-5
化学式
C6H12
mdl
——
分子量
86.1454
InChiKey
ZQDPJFUHLCOCRG-GDYHSFH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Z)-3-hexene-3,4-d2 、 benzyl (Z)-but-2-enoate-3,4-d2 在 C33H28Cl2F2N2ORuS2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0%的产率得到benzyl (Z)-pent-2-enoate-2,3-d2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不饱和 NHC 配体的基于 Ru 的儿茶酚盐配合物:用于合成 (Z)-α,β-不饱和酯、羧酸以及伯、仲和 Weinreb 酰胺的有效交叉复分解催化剂
    摘要:
    尽管取得了显着进展,但用于制备 (Z)-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烯烃复分解方法仍然很少,适用于合成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特别需要的是可以由基于钌的催化剂促进的转化,因为这样的实体将允许直接获得羧酸酯和酰胺或酸(与基于钼或钨的亚烷基相反)。在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通过计算和实验研究获得的机理洞察,发现一种易于获得的儿茶酚硫合钌配合物,该配合物可用于生成许多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产率高达 81%,≥98: 2 Z/E 比率。我们首次证明,通过使用带有不饱和 N-杂环卡宾 (NHC) 配体的复合物,源自缺电子性更强的酯、酸和 Weinreb 酰胺(相对于伯酰胺或仲酰胺)的产物可以高效合成并具有高度立体化学控制。通过两个代表性应用说明了合成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新进展的重要性:八步、15% 的总产率和完全 Z 选择性路线,导致可用于合成 stagonolide E 的中间体(vs 11步骤,4%
    DOI:
    10.1021/jacs.9b02318
  • 作为产物:
    描述:
    3-己炔 在 Lindlar's catalyst 喹啉正癸烯 作用下, 以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反应 5.5h, 以39%的产率得到(Z)-3-hexene-3,4-d2
    参考文献:
    名称:
    烯烃的气相臭氧分解:从抗羰基氧化物形成 OH
    摘要:
    已知气相臭氧-烯烃反应以高产率产生羟基自由基 (OH)。迄今为止,大多数机理研究都集中在合成羰基氧化物的作用上。然而,乙烯臭氧分解产生的 OH 表明存在第二个知之甚少的形成 OH 的通道,这也可能有助于取代烯烃的臭氧分解中的 OH 产生。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我们测量了两种部分氘化烯烃顺式和反式 3-己烯-3,4-d2 臭氧分解的 OH 和 OD 产率。OD 由两种烯烃形成,表明涉及乙烯基氢的羟基自由基形成途径,占顺式 3-己烯形成的总 OH 的三分之一。缺乏显着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表明该途径是“热酸”通道,由抗羰基氧化物的重排引起。测量的产率还允许估计合成:反羰基氧化物比率,反式 3-己烯约为 50:50,顺式 3-己烯约为 20:80,定性地与我们对臭氧化物分解途径的理解一致。
    DOI:
    10.1021/ja02660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Wilke; Mueller,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58, vol. 618, p. 267,275
    作者:Wilke、Mueller
    DOI:——
    日期:——
  • BECKER, P. N.;BERGMAN, R. G., ORGANOMETALLICS, 1983, 2, N 7, 787-796
    作者:BECKER, P. N.、BERGMAN, R. G.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