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diethylamino)salicylaldehyde | 195975-2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diethylamino)salicylaldehyde
英文别名
HDF;4-(Diethylamino)-3-hydroxybenzaldehyde
4-(diethylamino)salicylaldehyde化学式
CAS
195975-28-1
化学式
C11H15NO2
mdl
——
分子量
193.246
InChiKey
WYMMIRYCXHJDN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2.0±27.0 °C(Predicted)
  • 密度:
    1.13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diethylamino)salicylaldehyde 、 3-[2-(2-methoxyethoxy)ethyl]pentane-2,4-dione 在 十氢异喹啉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42.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用于在“免洗”条件下实时检测活细胞中溶酶体 pH 值的近红外探针
    摘要:
    溶酶体pH是真核细胞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细胞内溶酶体 pH 值的实时检测对于理解和研究细胞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在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pH 传感器,即W1、W2和W3。通过比较这三种分子的光谱特性及其靶向活细胞中溶酶体的能力,选择了一种特异性探针W1用于定量分析活细胞中溶酶体 pH 值的变化。W1对酸性 pH 值显示出快速、灵敏和高选择性的红色荧光响应。p K a值为W1为5.84,酸性条件下I 743 / I 680的荧光强度比与pH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W1显示出从细胞外环境到细胞内环境的 100 倍荧光差异,使其可用作“免洗”染色探针,以可视化溶酶体的 pH 变化。进一步应用W1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过程中溶酶体pH的变化。因此,W1有望成为监测细胞相关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溶酶体 pH 值变化的潜在有用工具。
    DOI:
    10.1039/d2tb01441f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乙胺4-氟-3-羟基苯甲醛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25.4%的产率得到4-(diethylamino)salicyl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用于在“免洗”条件下实时检测活细胞中溶酶体 pH 值的近红外探针
    摘要:
    溶酶体pH是真核细胞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细胞内溶酶体 pH 值的实时检测对于理解和研究细胞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在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pH 传感器,即W1、W2和W3。通过比较这三种分子的光谱特性及其靶向活细胞中溶酶体的能力,选择了一种特异性探针W1用于定量分析活细胞中溶酶体 pH 值的变化。W1对酸性 pH 值显示出快速、灵敏和高选择性的红色荧光响应。p K a值为W1为5.84,酸性条件下I 743 / I 680的荧光强度比与pH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W1显示出从细胞外环境到细胞内环境的 100 倍荧光差异,使其可用作“免洗”染色探针,以可视化溶酶体的 pH 变化。进一步应用W1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过程中溶酶体pH的变化。因此,W1有望成为监测细胞相关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溶酶体 pH 值变化的潜在有用工具。
    DOI:
    10.1039/d2tb01441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no-Schiff-base or di-Schiff-base?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X-ray structural and DFT study of a series of Schiff-bases derived from benzil dihydrazone
    作者:Xue-Jie Tan、Xiu-Qi Hao、Qing-Zhe Zhao、Shuang-Shuang Cheng、Wen-Long Xie、Dian-Xiang Xing、Yun Liu、Lai-Zhou Song
    DOI:10.1016/j.molstruc.2015.06.068
    日期:2015.11
    are nonsymmetrical/symmetrical double helix with the torsion angle of two “half-parts” about 72–97°. The Ph-C N–N C-Ph moiety all exists in planar and anti form, indicating significant conjuga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s appear to be stabilized by π-stacking between the aromatic rings, as well as by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nd C–H … 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DFT calc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摘要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苯并二腙(BDH)为基础的单席夫碱和双席夫碱,以作为模型化合物来解释哪一种应该是先进的产品,哪些参数将决定最终产品。作为一系列研究的第一步,本文介绍了五种新 Schiff 碱和一种初步报告的 Schiff 碱的合成和表征,它们均来自 BDH。这些化合物通过单晶(或常规粉末)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mp、1H NMR、13C NMR、IR 和 UV-Vis 进行表征。五个新席夫碱的结构特征是相似的。例如,所有分子都是非对称/对称双螺旋,两个“半部分”的扭转角约为 72-97°。Ph-C N-N C-Ph 部分均以平面和反形式存在,表示显着的共轭。晶体结构似乎通过芳环之间的 π 堆积以及分子间氢键和 C–H ... π 堆积相互作用而稳定。已进行 DFT 计算以解释实验测量的反应产率的趋势。在我们研究的系统的情况下,如果产物具有相似的稳定性,席夫碱的类型表现出对反应物摩
  • An improved fluorogenic substrate for the detec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作者:Jeesook Park、Youngmi Kim
    DOI:10.1016/j.bmcl.2013.02.063
    日期:2013.4
    We designed a new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sensitive fluorogenic probe in which a self-immolative spacer group, p-hydroxybenzyl alcohol, is linked to a profluorogenic compound to improve substrate specificity. Enzymatic hydrolysis converts the fluorogenic substrate 1 to a highly fluorescent reporter 3, thus allowing for the fas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LP activity with greatly increased affinity for the enzyme. (C) 2013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