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印地那韦被代谢成至少7种代谢物,包括1种葡萄糖醛酸苷结合物和6种氧化代谢物。已确定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在吡啶氮上的葡萄糖醛酸化、吡啶N-氧化、苯甲基基团的对羟基化、印安的3-羟基化和N-脱吡啶甲基化。体外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是形成氧化代谢物的主要酶。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母乳喂养期间的使用总结:Indinavir(印地那韦)已不再在美国市场销售。关于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印地那韦的已发表经验有限,但一些婴儿可能会在母乳中达到高浓度的药物。印地那韦在母乳喂养期间不是推荐的药物。
◉ 对哺乳婴儿的影响:截至修订日期,未找到相关的已发表信息。
◉ 对泌乳和母乳的影响: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男性中报告了男性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最初是单侧的,但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进展为双侧。没有观察到血清催乳素的变化,即使继续使用该方案,通常也会在一年内自发解决。一些病例报告和体外研究表明,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会在一些男性患者中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和乳汁分泌过多,尽管这一点存在争议。这些发现对哺乳母亲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已建立泌乳的母亲催乳素水平可能不会影响她的哺乳能力。
来源:Drugs and Lactation Database (LactMed)
毒理性
未对细胞色素P450 CYP3A4底物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咪达唑仑、特非那定和三唑仑进行研究;因为印地那韦对CYP3A4的竞争可能导致这些药物的代谢抑制和血浆浓度升高,存在严重和/或危及生命的副作用的风险;不建议将印地那韦与这些药物中的任何一种同时使用。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西咪替丁和茚地那韦同时给药不影响茚地那韦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Amprenavir干扰利福布汀的代谢,显著增加利福布汀的血药浓度;建议将利福布汀的剂量至少减少到推荐剂量的一半;利福布汀使Amprenavir的AUC降低15%;如果利福布汀与Amprenavir同时给药,应每周监测一次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根据临床指征进行监测。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克拉霉素与利托那韦同时使用会导致利托那韦的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29%,克拉霉素的AUC增加53%;不需要调整剂量。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一项针对4至17岁的HIV感染儿童的研究中,这些儿童接受了一种包括口服印地那韦(初始剂量为每平方米500毫克,每8小时一次;随后平均剂量为每平方米每天2043毫克,分3或4次服用)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平均血浆峰浓度为7.3微克/毫升,谷浓度为0.29微克/毫升。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印地那韦口服给药后可迅速吸收,大约1小时达到峰值水平。与其他同类药物不同,食物可能会不利地影响印地那韦的生物利用度;高热量、高脂肪的餐食会降低血浆浓度达75%。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印地那韦主要通过粪便排泄,包括未吸收的药物和代谢物。在口服400毫克放射性标记的印地那韦后,剂量的83%在粪便中回收(19.1%为未改变的药物),19%在尿液中回收(9.4%为未改变的药物)。在口服单次700毫克或1000毫克的印地那韦剂量后,分别有10.4%或12%未改变的药物通过尿液排泄。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为了描述脑脊液和血浆中稳态下印地那韦的药代动力学,8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成年人在接受印地那韦(每8小时800毫克)加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期间进行了密集的脑脊液采样。从每位受试者分别获得了9份和11份连续的脑脊液和血浆样本。脑脊液中游离印地那韦占药物总量的94.3%,血浆中占41.7%。游离印地那韦的脑脊液峰浓度、8小时浓度以及0至8小时时间间隔内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的平均值分别为294 nmol/L、122 nmol/L和1616 nmol/L x 小时。游离印地那韦的脑脊液-血浆AUC(0-8)比率为14.7% +/- 2.6%,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的指标或鞘内免疫激活无关。印地那韦在脑脊液中达到的浓度有助于控制该部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复制。脑脊液-血浆AUC(0-8)比率表明除了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被动扩散外,还有清除机制,可能是通过P-糖蛋白介导的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