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phen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 | 1440779-0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phen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
2-phen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1440779-02-1
化学式
C16H10F3N
mdl
——
分子量
273.257
InChiKey
ZOVQSVPZZZVCL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phen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3,5-二乙酰基-1,4-二氢-2,6-二甲基吡啶 、 (S)-3,3'-bis(2,4,6-tri-iso-propylphenyl)-1,1'-binaphthyl-2,2'-diyl hydrogenphosph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4%的产率得到(-)-2-phenyl-3-(trifluoro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3-(三氟甲基)喹啉的不对称转移加氢
    摘要:
    摘要 成功开发出手性磷酸催化的3-(三氟甲基)喹啉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ee最高可达98%。该新方法提供了直接且容易地获得含有立体异构三氟甲基的手性2,3-二取代的1,2,3,4-四氢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成功开发出手性磷酸催化的3-(三氟甲基)喹啉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ee最高可达98%。该新方法提供了直接且容易地获得含有立体异构三氟甲基的手性2,3-二取代的1,2,3,4-四氢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DOI:
    10.1055/s-0033-1338661
  • 作为产物:
    描述: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以49 %的产率得到2-phen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亲核活化的吡啶环3位选择性C-H三氟甲基化
    摘要:
    建立了吡啶环的 3 位选择性 C(sp 2 )–H 三氟甲基化的第一个实例。通过氢化硅烷化和烯胺中间体的连续亲电三氟甲基化,吡啶和喹啉衍生物的亲核活化实现了 3 位选择性三氟甲基化。该反应适用于吡啶环3位的全氟烷基化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后期三氟甲基化。机理研究表明,反应通过N-甲硅烷基烯胺和三氟甲基化烯胺中间体的形成进行。
    DOI:
    10.1021/acs.orglett.2c033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n-Friedländer Route to Diversely 3-Substituted Quinolines through Au(III)-Catalyzed Annulation Involving Electron-Deficient Alkynes
    作者:Elena I. Chikunova、Vadim Yu. Kukushkin、Alexey Yu. Dubovtsev
    DOI:10.1021/acs.orglett.3c03775
    日期:2023.12.8
    alkynylphosphonates, propiolonitriles, and trifluoromethylated alkynes can be use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quinolines diversely substituted at position 3.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we proposed a reaction mechanism in which gold(III) functions as a strong electrophilic activator of the C≡C bond and the carbonyl group. The synthetic potential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additionally
    (III) 催化的缺电子炔烃和 2-基芳基羰基的环化提供了通用模块化一步法获得多种喹啉产品。这种高度选择性的反应是经典 Friedländer 合成的有用替代方案,后者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相比之下,所开发的方法在相对温和的PicAuCl 2催化条件下工作,并表现出高官能团耐受性(40个例子;产率≤96%)。所开发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其他缺电子炔烃的多功能性。炔基砜、炔基羰基、炔基膦酸酯、丙炔腈和三甲基化炔烃可以作为制备3位不同取代喹啉的起始原料。根据实验数据,我们提出了(III)作为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C≡C键和羰基的强亲电激活剂。该方法的合成潜力还通过对所获得的化合物进行实际后修饰来说明,包括两步合成间吡啶(一种有效的候选药物)。
  • Synthesis of 2-Ar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s Using (<i>E</i>)-Trimethyl(3,3,3-trifluoroprop-1-enyl)silane
    作者:Masaaki Omote、Miyuu Tanaka、Miki Tanaka、Akari Ikeda、Atsushi Tarui、Kazuyuki Sato、Akira Ando
    DOI:10.1021/jo400859s
    日期:2013.6.21
    The Hiyam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E)-trimethyl (3,3,3-trifluoroprop-1-enyl)silane (1) with 2-iodoaniline (2) proceeded without any protection of the amino group. The coordination of copper(II) fluoride to 2,2'-bipyridyl provided the fluoride source required to trigger this reaction, affording (E)-2-(3,3,3-trifluoroprop-1-enyl)aniline (3). In the presence of a stoichiometric amount of [Cu(OTf)](2)center dot C6H6, the treatment of 3 with an aryl aldehyde at 200 degrees C provided the 2-aryl-3-trifluoromethylquinoline (4) via the oxidative cyclization of an in situ-generated imine substructur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