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46556-0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46556-09-7
化学式
C15H18O5
mdl
——
分子量
278.305
InChiKey
HZZBEWJRVGXLT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4.6±45.0 °C(predicted)
  • 密度:
    1.33±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6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腈 在 iron(II) sulf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20%的产率得到methyl 2,4-dihydroxy-3,5-bis(2-hydroxyethyl)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G因子双环过氧化物环丙基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血浆评价
    摘要:
    已经合成了新的包含环丙基部分(G3因子类似物)的双环过氧缩酮,并针对恶性疟原虫进行了评估。他们表现出适度的抗疟疾活动。为了研究它们的作用方式,对Fe(II)诱导的还原进行了管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最终产物的结构建立参与的机制。自猝灭和聚合似乎是主要的降解方式。
    DOI:
    10.1016/j.tet.2013.05.099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1-(1-(2-methyl-1,3-dioxolan-2-yl)cyclopropanecarbonyl)cyclopropanecarboxylate 在 盐酸正丁基锂氧气4-甲基苯磺酸吡啶 、 sodium hydride 、 氯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78.0~70.0 ℃ 、500.01 kPa 条件下, 反应 27.17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G因子双环过氧化物环丙基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血浆评价
    摘要:
    已经合成了新的包含环丙基部分(G3因子类似物)的双环过氧缩酮,并针对恶性疟原虫进行了评估。他们表现出适度的抗疟疾活动。为了研究它们的作用方式,对Fe(II)诱导的还原进行了管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最终产物的结构建立参与的机制。自猝灭和聚合似乎是主要的降解方式。
    DOI:
    10.1016/j.tet.2013.05.09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plasmodial evaluation of cyclopropyl analogs of the G-factor bicyclic peroxide
    作者:Jérémy Ruiz、Béatrice Tuccio、Robert Lauricella、Marjorie Maynadier、Henri Vial、Christiane André-Barrès
    DOI:10.1016/j.tet.2013.05.099
    日期:2013.8
    New bicyclic peroxyketal comprising cyclopropyl moieties, analogs of the G3-factor,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They exhibit modest antimalari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mode of action, Fe(II) induced reduction was managed allowing us to establish mechanisms involv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final products. Self-quenching and polymerization
    已经合成了新的包含环丙基部分(G3因子类似物)的双环过氧缩酮,并针对恶性疟原虫进行了评估。他们表现出适度的抗疟疾活动。为了研究它们的作用方式,对Fe(II)诱导的还原进行了管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最终产物的结构建立参与的机制。自猝灭和聚合似乎是主要的降解方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