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chlorophenyl)-3-m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 | 92874-4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chlorophenyl)-3-m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
英文别名
1-(2-Chlor-phenyl)-3-methyl-3.4-dihydro-isochinolin;3-Methyl-1-(2-chlorophenyl)-3,4-dihydroisoquinoline
1-(2-chlorophenyl)-3-m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化学式
CAS
92874-45-8
化学式
C16H14ClN
mdl
——
分子量
255.747
InChiKey
BCMHMPVLULMSI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8-79 °C
  • 沸点:
    364.7±42.0 °C(Predicted)
  • 密度:
    1.17±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1-(2-chlorophenyl)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摘要:
    为了研究新的抗肿瘤化合物,我们在此报告了以前未曾描述过的 1-(2-氯苯基)异喹啉-3-羧酸 9 的制备方法。我们研究了从苯乙胺或安非他明出发的两种相关方法,发现都很成功。此外,还利用 2-氯苯硼酸 15 与之前未报道过的 1-溴异喹啉-3-羧酸甲酯 14 之间的铃木交叉偶联,开发出了一种更可靠的合成方法。这一合成路线为采用组合方法研究新的潜在外周苯并二氮杂卓受体配体的核心结构奠定了基础。
    DOI:
    10.1039/b110301f
  • 作为产物:
    描述:
    非那明三乙胺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1-(2-chlorophenyl)-3-m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1-(2-chlorophenyl)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摘要:
    为了研究新的抗肿瘤化合物,我们在此报告了以前未曾描述过的 1-(2-氯苯基)异喹啉-3-羧酸 9 的制备方法。我们研究了从苯乙胺或安非他明出发的两种相关方法,发现都很成功。此外,还利用 2-氯苯硼酸 15 与之前未报道过的 1-溴异喹啉-3-羧酸甲酯 14 之间的铃木交叉偶联,开发出了一种更可靠的合成方法。这一合成路线为采用组合方法研究新的潜在外周苯并二氮杂卓受体配体的核心结构奠定了基础。
    DOI:
    10.1039/b110301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1-(2-chlorophenyl)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作者:Yves L. Janin、Emmanuel Roulland、Arnaud Beurdeley-Thomas、Didier Decaudin、Claude Monneret、Marie-France Poupon
    DOI:10.1039/b110301f
    日期:2002.2.6
    In connection with our research of new antitumor compounds, previously undescribed approaches to the 1-(2-chlorophenyl)is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9 are reported here. Two related accesses from phenylethylamine or amphetamine were investigated and were found to be successful. A more robust synthesis, using Suzuki's cross-coupling between 2-chlorophenylboronic acid 15 and the previously unreported methyl-1-bromoisoquinoline-3-carboxylate 14 was also developed. This synthetic route provides the ground for a combinatorial approach to the core structure of new potential 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ligands.
    为了研究新的抗肿瘤化合物,我们在此报告了以前未曾描述过的 1-(2-氯苯基)异喹啉-3-羧酸 9 的制备方法。我们研究了从苯乙胺或安非他明出发的两种相关方法,发现都很成功。此外,还利用 2-氯苯硼酸 15 与之前未报道过的 1-溴异喹啉-3-羧酸甲酯 14 之间的铃木交叉偶联,开发出了一种更可靠的合成方法。这一合成路线为采用组合方法研究新的潜在外周苯并二氮杂卓受体配体的核心结构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鼻通 诺斯卡品杂质2 美莫汀盐酸盐 美莫汀 法莫汀盐酸盐 氯化可替宁 异喹啉,3,4-二氢-6,7-二甲氧基-3,3-二甲基- 异喹啉,3,4-二氢-6,7-二甲氧基-1-苯基-,盐酸 异喹啉,3,4-二氢-5,6,7-三甲氧基-1-甲基- 丁-2-烯二酸;7-甲基-3-[(4-甲基哌嗪-1-基)甲基]-1-苯基-3,4-二氢异喹啉 7-苄氧基-6-甲氧基-3,4-二氢异吲哚 7-羟基-6-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7-硝基-3,4-二氢异喹啉 7-甲基-3,4-二氢异喹啉 7-溴二氢异喹啉 7-溴-3,4-二氢异喹啉盐酸盐 7-溴-1-异丙基-3,4-二氢异喹啉 7-氯-1-苯基-3,4-二氢异喹啉 7-氟-3,4-二氢异喹啉 7-氟-1-甲基-3,4-二氢异喹啉 7,8-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7,8-二氢-[1,3]二氧代[4,5-g]异喹啉 7,8-二氢-5-[4-(异丙基磺酰基)苯基]-1,3-二氧杂环戊并[4,5-g]异喹啉 6-苄氧基-7-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6-羟基-7-甲氧基-2-甲基-3,4-二氢异喹啉正离子 6-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6-甲氧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 6-氯-1-(2-氯-苯基)-7-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6-氯-1-(2-异丙基-苯基)-7-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6-氯-1-(2,6-二甲基-苯基)-7-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6-氟-3,4-二氢异喹啉 6,7-二甲氧基-3-甲基-3,4-二氢异喹啉盐酸盐 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盐酸盐 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 6,7-二甲氧基-1-(4-甲氧基苯基)-3,4-二氢异喹啉 6,7-二甲氧基-1-(3,4-二甲氧基苯基)-3-羟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 6,7-二甲氧基-1,3,3-三甲基-3,4-二氢异喹啉氢碘化 6,7-二甲-1,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盐酸盐 6,7-二乙氧基-3,4-二氢异喹啉盐酸盐 5-甲氧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 5-甲基吡咯-3-腈 5-甲基-7,8-二氢-[1,3]二氧戊环并[4,5-G]异喹啉 5-甲基-3,4-二氢-异喹啉 5-氯-2-(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基)苯胺 5,8-二甲氧基-3-甲基-3,4-二氢-异喹啉 4-甲氧基-7,8-二氢[1,3]二氧杂环戊并[4,5-g]异喹啉 4-甲氧基-6-甲基-7,8-二氢[1,3]二氧杂环戊并[4,5-g]异喹啉-6-鎓碘化物 4-氯-2-(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基)苯胺 4-(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庚二腈 4-(3,4-二氢异喹啉-1-基)苯甲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