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O-isopropylidene-α-D-xylopyranose | 62410-0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O-isopropylidene-α-D-xylopyranose
英文别名
5-deoxy-1,2-O-isopropylidene-α-D-xylohexofuranose;1,2-O-Isopropyliden-α-D-xylopyranose;(3aR,6R,7S,7aR)-2,2-dimethyl-5,6,7,7a-tetrahydro-3aH-[1,3]dioxolo[4,5-b]pyran-6,7-diol
1,2-O-isopropylidene-α-D-xylopyranose化学式
CAS
62410-08-6
化学式
C8H14O5
mdl
——
分子量
190.196
InChiKey
ZCTUVSXGVGDKNK-XZBKPII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68.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O-isopropylidene-α-D-xylopyranose 在 Dowex (50-X8)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8%的产率得到D-glucose
    参考文献:
    名称:
    酶促醛醇缩合/异构化作为制备不寻常糖衍生物的途径
    摘要:
    已经开发了使用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和葡萄糖异构酶作为催化剂的几种不寻常的己酮糖和己醛糖衍生物的制备性酶促合成。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催化二羟基丙酮磷酸酯与许多醛之间的立体特异性醛醇缩合反应形成酮糖 1-磷酸,通过水解去除磷酸基团后,该酮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下立体特异性地转化为醛糖衍生物。这些组合的酶促过程允许以 4-20 mmol 的规模制备 5-脱氧、6-脱氧、6-脱氧-6-氟-和 6-0-甲基己酮糖和 -己醛糖。已发现在无机砷酸盐存在下的二羟基丙酮是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有效底物。糖是一类无处不在的化合物,在生物化学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因此,他们发现了作为药物、生物探针、* 和化学中间体^的应用。^ 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通过列举碳水化合物合成领域的数百篇论文4 反映了这些化合物的重要性4 稀有或非天然糖的传统来源已对天然糖类进行化学修饰和全合成。前者在许多情况下被证明是成功的。然而,全合成已经发展到
    DOI:
    10.1021/ja00284a053
  • 作为产物:
    描述:
    D-吡喃木糖2-甲氧基丙烯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57%的产率得到2,3:4,5-二-O-(1-甲基乙亚基)-D-木糖
    参考文献:
    名称:
    方便的合成apiose。
    摘要:
    DOI:
    10.1016/0008-6215(86)8505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zymic aldol condensation/isomerization as a route to unusual sugar derivatives
    作者:J. Robert. Durrwachter、Dale G. Drueckhammer、Kenji. Nozaki、H. Marcel. Sweers、Chi Huey. Wong
    DOI:10.1021/ja00284a053
    日期:1986.11
    probes,* and chemical intermediate^.^ A recent review article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compounds by enumerating hundreds of individual papers in the area of carbohydrate synthesis4 Traditional sources of rare or unnatural sugars have bee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sugars and total synthesis. The former was proven successful in many cases. However, total synthesis has evolved to a very
    已经开发了使用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和葡萄糖异构酶作为催化剂的几种不寻常的己酮糖和己醛糖衍生物的制备性酶促合成。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催化二羟基丙酮磷酸酯与许多醛之间的立体特异性醛醇缩合反应形成酮糖 1-磷酸,通过水解去除磷酸基团后,该酮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下立体特异性地转化为醛糖衍生物。这些组合的酶促过程允许以 4-20 mmol 的规模制备 5-脱氧、6-脱氧、6-脱氧-6-氟-和 6-0-甲基己酮糖和 -己醛糖。已发现在无机砷酸盐存在下的二羟基丙酮是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有效底物。糖是一类无处不在的化合物,在生物化学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因此,他们发现了作为药物、生物探针、* 和化学中间体^的应用。^ 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通过列举碳水化合物合成领域的数百篇论文4 反映了这些化合物的重要性4 稀有或非天然糖的传统来源已对天然糖类进行化学修饰和全合成。前者在许多情况下被证明是成功的。然而,全合成已经发展到
  •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apiose
    作者:Miroslav Koóš、Harry S. Mosher
    DOI:10.1016/0008-6215(86)85050-9
    日期:1986.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苄基二亚苄基-α-D-甘露吡喃糖苷 苄基2-C-甲基-3,4-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核糖苷 艾日布林中间体,艾瑞布林中间体 艾日布林中间体 脱氧青蒿素 甲基6-脱氧-3,4-O-异亚丙基-beta-L-甘油-吡喃己糖苷 甲基3,4-异亚丙基-bet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甲基3,4-O-异亚丙基-beta-L-赤式-吡喃戊-2-酮糖 甲基3,4-O-(氧代亚甲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 3,4-O-异亚丙基吡喃戊糖苷 甲基 2,3-O-羰基-4,6-O-异亚丙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果糖二丙酮氯磺酸酯 果糖二丙酮 托吡酯杂质7 托吡酯N-甲基杂质 托吡酯-13C6 托吡酯 史氏环氧化恶唑烷酮甲基催化剂 双丙酮半乳糖 双丙酮-L-阿拉伯糖 六氢二螺[环己烷-1,2'-[1,3]二氧杂环戊并[4,5]吡喃并[3,2-d][1,3]二恶英-8',1''-环己烷]-4'-醇 [(3aS,5aR,7R,8aR,8bS)-7-(羟基甲基)-2,2,7-三甲基四氢-3aH-二[1,3]二氧杂环戊并[4,5-b:4',5'-d]吡喃-3a-基]甲基氨基磺酸 D-半乳醛环3,4-碳酸 6-脱氧-6-碘-1,2:3,4-二-o-异亚丙基-α-d-半乳糖吡喃糖苷 6-叠氮基-6-脱氧-1,2:3,4-二-o-异亚丙基-d-半乳糖吡喃糖苷 6-O-乙酰基-1,2:3,4-二-O-异亚丙基-alpha-D-吡喃半乳糖 4,5-O-(1-甲基乙亚基)-beta-D-吡喃果糖 3alpha-羟基去氧基蒿甲醚 3-羟基去oxydihydroartemisinin 3,5,11-三氧杂-10-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2(6),7,9-三烯 3,4-O-异亚丙基-L-阿拉伯糖 3,4-O-(苯基亚甲基)-D-核糖酸 D-内酯 3,4,6-三-O-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1,2-(甲基原乙酸酯) 2,6-脱水-5-脱氧-3,4-O-(氧代亚甲基)-1-O-(三异丙基硅烷基)-D-阿拉伯糖-己-5-烯糖 2,3:4,6-二-o-异亚丙基-d-甘露糖苷甲酯 2,3:4,5-二-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甲基((((1-(甲硫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羰基)酰胺基亚硫酸酯 2,3:4,5-二-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 1-叠氮基硫酸酯 2,3-脱异亚丙基托吡酯 2,3-O-羰基-alpha-d-吡喃甘露糖 2,3-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1-氨基磺酸酯 2,3-4,5-二-O-异亚丙基-1-O-甲基-beta-吡喃果糖 2,3,5-三邻苄基-1-o-(4-硝基苯甲酰基)-d-阿拉伯呋喃糖 2,2,2',2'-四甲基四氢螺[1,3-二氧戊环-4,6'-[1,3]二氧杂环戊并[4,5-c]吡喃]-7'-醇 10-乙氧基-1,5,9-三甲基-11,14,15-三氧杂四环[10.2.1.04,13.08,13]十五烷 1-{[(1R,2S,6R)-4,4-二甲基-3,5,10,11-四氧杂三环[6.2.1.02,6]十一烷-7-基]氧基}-3-{[(1S,2R,6S)-4,4-二甲基-3,5,10,11-四氧杂三环[6.2.1.02,6]十一烷-7-基]氧基}-2-丙胺 1-[(3aS,5aR,8aR,8bS)-2,2,7,7-四甲基四氢-3aH-二[1,3]二氧杂环戊并[4,5-b:4',5'-d]吡喃-3a-基]甲胺 1-O-ACETYL-2,3,4,6-DI-O-ISOPROPYLIDENE-Α-D-MANNOPYRANOSE1-O-乙酰基-2,3,4,6-二-O-异亚丙基-Α-D-吡喃甘露糖 1-O-ACETYL-2,3,4,6-DI-O-ISOPROPYLIDENE-Α-D-MANNOPYRANOSE1-O-乙酰基-2,3,4,6-二-O-异亚丙基-Α-D-吡喃甘露糖 1,6-脱水-2,3-O-异亚丙基-β-D-甘露吡喃糖 1,6-去氢-2,3-O-亚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