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3-Methyl-1-phenyl-pent-3-en-1-one | 161152-6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3-Methyl-1-phenyl-pent-3-en-1-one
英文别名
3-methyl-1-phenylpent-3-en-1-one
(Z)-3-Methyl-1-phenyl-pent-3-en-1-one化学式
CAS
161152-65-4
化学式
C12H14O
mdl
——
分子量
174.243
InChiKey
QYNLMCLVJGVTM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3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17.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Z)-3-Methyl-1-phenyl-pent-3-en-1-one氧气 、 palladium diacetate 、 (S)-4-叔丁基-2-(2-氮苯基)恶唑啉 作用下, 以 甲醇丙酮 为溶剂, 反应 36.0h, 生成 (R)-5-methyl-3-phenyl-1-tosyl-5-vinyl-4,5-dihydro-1H-pyrazole 、 (S)-5-methyl-3-phenyl-1-tosyl-5-vinyl-4,5-dihydro-1H-pyr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N-Ts 肼系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氮杂-瓦克型环化:合成带有一个四元或两个邻位立体中心的吡唑啉
    摘要:
    我们开发了 N-Ts 肼系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氮杂-瓦克型环化,提供带有手性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旋光吡唑啉。该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多种底物具有耐受性,从而得到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所需手性产物。在 C=C 双键上的两个邻位立体中心的生成也以高选择性实现,这一过程很少被研究用于瓦克型反应。一项机理研究表明,这种氮杂-瓦克型环化经历了一个顺氨基钯化过程。还发现对于在烯烃的外碳原子上带有两个线性烷基取代基的底物,这两个取代基都大于甲基,亲核内基团顺式的烷基取代基更容易参与β-氢化物的消除。当烯烃外层碳原子上的两个烷基取代基之一为甲基时,β-氢化物消去选择性地在亚甲基侧进行,因此两种非对映异构体都可以通过改变烯烃的构型来制备。此外,该产品可以通过三个步骤以高产率转化为药物化合物。
    DOI:
    10.1021/jacs.8b02865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N-Ts 肼系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氮杂-瓦克型环化:合成带有一个四元或两个邻位立体中心的吡唑啉
    摘要:
    我们开发了 N-Ts 肼系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氮杂-瓦克型环化,提供带有手性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旋光吡唑啉。该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多种底物具有耐受性,从而得到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所需手性产物。在 C=C 双键上的两个邻位立体中心的生成也以高选择性实现,这一过程很少被研究用于瓦克型反应。一项机理研究表明,这种氮杂-瓦克型环化经历了一个顺氨基钯化过程。还发现对于在烯烃的外碳原子上带有两个线性烷基取代基的底物,这两个取代基都大于甲基,亲核内基团顺式的烷基取代基更容易参与β-氢化物的消除。当烯烃外层碳原子上的两个烷基取代基之一为甲基时,β-氢化物消去选择性地在亚甲基侧进行,因此两种非对映异构体都可以通过改变烯烃的构型来制备。此外,该产品可以通过三个步骤以高产率转化为药物化合物。
    DOI:
    10.1021/jacs.8b028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ctivator-free single-component Co(<scp>i</scp>)-catalysts for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e heterodimerization and hydroacylation reactions of 1,3-dienes. New reduction procedures for synthesis of [L]Co(<scp>i</scp>)-complexes and comparison to <i>in situ</i> generated catalysts
    作者:Mahesh M. Parsutkar、Curtis E. Moore、T. V. RajanBabu
    DOI:10.1039/d2dt01484j
    日期:——
    be intermediates in catalytic react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and isolation of several cobalt(I)-bis-phosphine complexes and their use in Co(I)-catalyzed reactions. We find that easily prepared (in situ generated or isolated) bis-phosphine and (2,6-N-aryliminoethyl)pyridine (PDI) cobalt(II) halide complexes are readily reduced by 1,4-bis-trimethylsilyl-1,4-dihydropyrazine
    尽管()双膦络合物与许多选择性 C-C 键形成反应有关,但直到最近,这些化合物中相对较少的化合物已被完全表征或已被证明是催化反应的中间体。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用于合成和分离几种()-双膦配合物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我们发现容易制备的(原位生成或分离的)双膦和(2,6 -N-芳基亚基乙基)吡啶(PDI)( II )卤化物络合物很容易被1,4-双-三甲基甲硅烷基-1,4还原-二氢吡嗪或市售氮化锂(Li 3 N),仅留下无害的挥发性副产物。根据双膦的结构,()络合物结晶为膦桥联物质 [( P∼P )(X)Co[μ-( P∼P )]Co(X)( P∼P ) ] 或卤化物桥联物质 [( P∼P )Co[μ-(X)] 2 Co( P∼P )]。由于副产物是无害的,因此这些方法可用于原位生成具有催化能力的 Co() 配合物,用于各种低价催化反应,甚至是敏感底物的反应。
  •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arenecarboxylic acid esters with electron-rich alkenes: 2 + 2 cycloaddition, hydrogen abstraction, and cycloreversion
    作者:Thomas S. Cantrell、Andrew C. Allen
    DOI:10.1021/jo00262a031
    日期:1989.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