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4,6,7,9,10,11-octahydropyrazino[1,2-a:4,3-a']bipyrimidine | 1027043-9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4,6,7,9,10,11-octahydropyrazino[1,2-a:4,3-a']bipyrimidine
英文别名
2,3,4,6,7,9,10,11-Octahydropyrimido[2',1':3,4]pyrazino[1,2-a]pyrimidine;3,7,10,14-tetrazatricyclo[8.4.0.02,7]tetradeca-1(14),2-diene
2,3,4,6,7,9,10,11-octahydropyrazino[1,2-a:4,3-a']bipyrimidine化学式
CAS
1027043-90-8
化学式
C10H16N4
mdl
——
分子量
192.264
InChiKey
ITZPAVHMIBTWC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8.3±25.0 °C(Predicted)
  • 密度:
    1.38±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31.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4,6,7,9,10,11-octahydropyrazino[1,2-a:4,3-a']bipyrimidine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异丙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间体1,4,8,11‑十氢四氮杂芘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上述中间体制备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路线设计合理,原料价格较低,总收率高,产品纯度高,产品纯化成本低,经济性良好,能充分满足产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公开号:
    CN113801123B
  • 作为产物:
    描述:
    N,N-二(3-氨丙基)乙基乙胺草酸二乙酯 作用下, 以 2-甲基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7.0h, 以95.9%的产率得到2,3,4,6,7,9,10,11-octahydropyrazino[1,2-a:4,3-a']bi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四氮杂环烷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氮杂环烷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本发明的合成工艺特别是适于制备四氮杂环烷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尤其是13‑15元环的四氮杂环衍生物。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价格较低,总收率高,产品纯度高,经济性良好,能充分满足产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对改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公开号:
    CN113956262B
  • 作为试剂:
    描述:
    (1-环己基丁氧基)二乙基硅烷 在 降冰片烯 、 (1,5-cyclooctadiene)(methoxy)iridium(I) dimer 、 2,3,4,6,7,9,10,11-octahydropyrazino[1,2-a:4,3-a']bipyrimidi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铱催化的仲醇和酮中仲 C(sp3)–H 键的位点选择性硅烷化
    摘要:
    我们报道了铱催化的立体选择性转化,通过次级 C-H 键与氧γ硅烷化和所得恶氮环的氧化,仲醇或酮体向抗 1,3-二醇的立体选择性转化。醇或酮衍生的仲甲硅烷基醚中次级 C-H 键的硅烷基化是通过由简单的比沙脒配体形成的催化剂实现的。硅烷基化在与氧γ的次级 C-H 键处以高选择性发生,超过远端初级或近端次级 C-H 键。初步机理研究表明,新实现的反应性来源是强电子供体比沙脒配体的高结合常数导致的较长催化剂寿命。
    DOI:
    10.1021/jacs.3c031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八氢吡嗪联嘧啶类分子夹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人: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342942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八氢吡嗪联嘧啶类分子夹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八氢吡嗪联嘧啶类分子夹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其中,X选自氟、氯、溴、碘。本发明路线设计合理,原料安全易得,工艺安全性高,反应选择性高,产品纯度高,产品收率高,能充分满足产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 Amidines as Effective Ancillary Ligands in Copper-catalyzed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Dioxide
    作者:Ryo Watari、Shigeki Kuwata、Yoshihito Kayaki
    DOI:10.1246/cl.190873
    日期:2020.3.5
    Mononuclear Cu(II) complexes bearing a bidentate bisamidine ligand were new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formate s...
    新合成并表征了带有双齿双脒配体的单核铜 (II) 配合物。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酸盐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
  • Comparative structural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two tricyclic bisamidines
    作者:Jingwei Li、Daniel W. Widlicka、Kerry Fichter、David P. Reed、Gary R. Weisman、Edward H. Wong、Antonio DiPasquale、Katie J. Heroux、James A. Golen、Arnold L. Rheingold
    DOI:10.1016/j.ica.2010.08.015
    日期:2010.12
    The tricyclic bisamidines L1 and L2 are designed to be preconstrained so as to present synperiplanar donor sites for metal coordination. Their very different bite angles of 35 degrees and 70 degrees result from the incorporation of two five-membered instead of six-membered rings in their respective backbones. Distinct coordination preferences in a variety of metal complexes have now been confirmed by X-ray structural studies. While L1 afforded monodentate, symmetrical and unsymmetrical chelating as well as bimetallic bridging modes in its complexes, L2 has been found exclusively in a bidentate chelating mode. (C) 2010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 CN116284157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CN116262769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