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zidomethyl)quinoline | 13473-6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zidometh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
2-(azidometh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13473-67-1
化学式
C10H8N4
mdl
——
分子量
184.2
InChiKey
DJTAYIVZJMRCJ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27.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zidomethyl)quinoline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2-喹啉甲胺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合成和初步生物活性评估的取代喹啉异羟肟酸衍生物作为新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抑制剂。
    摘要:
    抑制HDAC活性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有望逆转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异常表观遗传状态的治疗策略。因此,HDAC抑制剂成为一类相对较新的抗癌剂。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使用各种取代的喹啉环作为帽基的一系列新型HDAC抑制剂的设计和合成。体外研究表明,某些化合物对HDAC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在某些肿瘤细胞系中具有强大的抗增殖活性。特别是,化合物9w(IC 50  = 85 nM)与SAHA(IC 50  = 161 nM)相比表现出更好的抑制作用。
    DOI:
    10.1016/j.bmc.2015.06.024
  • 作为产物:
    描述:
    2-喹啉基甲醇 在 sodium azide 、 三溴化磷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2-(azidometh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合成和初步生物活性评估的取代喹啉异羟肟酸衍生物作为新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抑制剂。
    摘要:
    抑制HDAC活性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有望逆转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异常表观遗传状态的治疗策略。因此,HDAC抑制剂成为一类相对较新的抗癌剂。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使用各种取代的喹啉环作为帽基的一系列新型HDAC抑制剂的设计和合成。体外研究表明,某些化合物对HDAC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在某些肿瘤细胞系中具有强大的抗增殖活性。特别是,化合物9w(IC 50  = 85 nM)与SAHA(IC 50  = 161 nM)相比表现出更好的抑制作用。
    DOI:
    10.1016/j.bmc.2015.06.0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isible‐Light‐Mediated Click Chemistry for Highly Regioselective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by a Photoredox Electron‐Transfer Strategy
    作者:Zheng‐Guang Wu、Xiang‐Ji Liao、Li Yuan、Yi Wang、You‐Xuan Zheng、Jing‐Lin Zuo、Yi Pan
    DOI:10.1002/chem.202000252
    日期:2020.5.4
    Click chemistr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selective reactions using simple precursors for the exquisite synthesis of molecules. Undisputedly, the CuI -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CuAAC)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examples of click chemistry, but it suffers from some limitations as it requires additional reducing agents and ligands as well as cytotoxic copper. Here, we demonstrate
    Click化学专注于使用简单的前体进行分子的精细合成的高选择性反应的开发。毋庸置疑,Cu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CuAAC)是点击化学最有价值的例子之一,但由于需要额外的还原剂和配体以及细胞毒性铜,因此受到一些限制。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新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的策略,该策略涉及光氧化还原电子转移自由基机理,而不是传统的金属催化配位过程。这种新开发的光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可以在室温下,在空气和可见光存在的条件下,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显示出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优异的原子经济性,高达99%的高收率,和绝对的区域选择性,提供了各种1,4-二取代的1,2,3-三唑衍生物,包括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使用可回收的光催化剂,太阳能和水作为溶剂,使该光催化系统具有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此外,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可以在具有优异区域选择性的无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光催化,这代表了点击化学
  • Using gene expression database to uncover biology functions of 1,4-disubstituted 1,2,3-triazole analogues synthesized via a copper (I)-catalyzed reaction
    作者:Chun-Li Su、Chia-Ling Tseng、Chintakunta Ramesh、Hsiao-Sheng Liu、Chi-Ying F. Huang、Ching-Fa Yao
    DOI:10.1016/j.ejmech.2017.03.034
    日期:2017.5
    We have synthesized bioactive 1,4-disubstituted 1,2,3-triazole analogues containing 2H-1,4-benzoxazin-3-(4H)-one derivatives via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uI. All the reactions proceeded smoothly and afforded its desired products in excellent yields. Among these analogues, 3y exhibited a better cytotoxic effect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ep 3B cells and displayed less
    我们已经在CuI存在下通过1,3-偶极环加成合成了包含2H-1,4-苯并恶嗪-3-(4H)-one衍生物的生物活性1,4-二取代的1,2,3-三唑类似物。所有反应均进行顺利,并以优异的产率提供了所需的产物。在这些类似物中,与索拉非尼(一种针对晚期肝癌的靶向疗法)相比,3y对人肝细胞癌(HCC)Hep 3B细胞表现出更好的细胞毒性作用,对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现出更少的细胞毒性。3y还诱导更强的凋亡和自噬。姜黄素的添加通过进一步诱导自噬增强了3y诱导的细胞毒性。使用3y的基因表达特征查询连接图,预测糖原合酶激酶3抑制剂(AR-A014418)表现出类似的3y分子作用。实验进一步证明,AR-A014418的行为类似于3y,反之亦然。总体而言,我们的数据表明3y对HCC的化学治疗潜力。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Chelation-Assisted, Copper(II) Acetate-Accelerat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作者:Gui-Chao Kuang、Pampa M. Guha、Wendy S. Brotherton、J. Tyler Simmons、Lisa A. Stankee、Brian T. Nguyen、Ronald J. Clark、Lei Zhu
    DOI:10.1021/ja203733q
    日期:2011.9.7
    position) and copper(II) acetate (Cu(OAc)(2)) in copper(II)-mediat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AAC) reactions. Fluorescence and (1)H NMR assays are developed for monitoring the reaction progress in two different solvents, methanol and acetonitrile. Solvent kinetic isotopic effect and premixing experiments give credence to the proposed different induction reactions for converting copper(II) to catalytic
    制定了一个机理模型来解释螯合叠氮化物(能够在烷基化叠氮氮位置进行螯合辅助金属配位的有机叠氮化物)和铜 (II) 乙酸铜 (Cu(OAc)(2)) 在铜 (II) 中的高反应性)-介导的叠氮-炔环加成 (AAC) 反应。开发了荧光和 (1) H NMR 分析来监测两种不同溶剂(甲醇和乙腈)中的反应进程。溶剂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和预混实验证实了所提出的将铜 (II) 分别在甲醇 (甲醇氧化) 和乙腈 (炔氧化均偶联) 中转化为催化铜 (I) 物种的不同诱导反应。螯合辅助中单个组分的动力学顺序,在甲醇和乙腈中测定了铜 (II) 加速的 AAC 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 铜离子(处于 +1 或 +2 氧化态)与螯合叠氮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快速、预平衡步骤中,然后形成循环铜(I)-乙炔化物,(2) 炔烃去质子化涉及几个动力学上的重要步骤,以及 (3) 与其他组先前的实验和计算结果一致,两个铜中心参与催化。螯合叠氮化物与
  • [EN]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CONJUGATION OF BIOMOLECULES<br/>[FR] COMPOSÉS ET PROCÉDÉS DE CONJUGAISON DE BIOMOLÉCULES
    申请人:LIFE TECHNOLOGIES CORP
    公开号:WO2012121973A1
    公开(公告)日:2012-09-13
    Low-copper click chemistry, 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and Staudinger ligations for modifying biomolecules is provided.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kits relating to low-copper click chemistry, 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and Staudinger ligations are also provided.
    低铜点击化学,1,3-双极环加成和施陀林反应用于修饰生物分子。涉及低铜点击化学,1,3-双极环加成和施陀林反应的组合物、方法和试剂盒也提供。
  • Chelation-Assisted, Copper(II)-Acetate-Accelerat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作者:Gui-Chao Kuang、Heather A. Michaels、J. Tyler Simmons、Ronald J. Clark、Lei Zhu
    DOI:10.1021/jo101305m
    日期:2010.10.1
    complex of T6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structure of [Cu(T1)2(H2O)2](ClO4)2 reveals the interesting synergistic effect of hydrogen bonding,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and metal coordination in forming a on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onstruct in the solid state. The tetra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of T6 may be incorporated into designs of new molecule sensors and organometallic
    我们在之前的通讯中描述了流行的 Cu 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 (AAC) 过程的变体,其中 5 mol% 的 Cu(OAc) 2在不添加任何还原剂的情况下足以进行反应。发现 2-吡啶甲酰叠氮化物( 1 ) 和 2-叠氮甲基喹啉 ( 2 ) 是迄今为止最具反应性的叠氮化碳底物,在所发现的条件下,它们可在短短几分钟内转化为 1,2,3-三唑。我们假设1和2螯合 Cu II 的能力对观察到的高反应速率有显着贡献。目前的工作检查了在 Cu II 的吡啶基以外的叠氮基附近的辅助配体对 Cu(OAc) 2加速的 AAC 反应效率的影响。在报道的条件下,能够以螯合方式与烷基化叠氮氮的催化铜中心结合的碳叠氮化物确实被证明是优良的底物。在 X 射线单晶结构中证明了叠氮化碳11和 Cu II之间的螯合。在一组有限的例子中,由 Fokin 等人开发的配体三(苄基三唑基甲基)胺(TBTA)。用于辅助原始 Cu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