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aS,2aS,4S,7E,9aR,10aR)-5,6-dideoxy-1,2:9,10-di-O-isopropylidene-dec-7-enos-3,4-diulose 1,4:7,10-difuranose-4,8-pyranose | 725739-2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aS,2aS,4S,7E,9aR,10aR)-5,6-dideoxy-1,2:9,10-di-O-isopropylidene-dec-7-enos-3,4-diulose 1,4:7,10-difuranose-4,8-pyranose
英文别名
(2R,3'aS,6R,6'aS,11S)-2',2',4,4-tetramethylspiro[3,5,7,12-tetraoxatricyclo[6.4.0.02,6]dodec-1(8)-ene-11,5'-3a,6a-dihydrofuro[2,3-d][1,3]dioxole]-6'-one
(1aS,2aS,4S,7E,9aR,10aR)-5,6-dideoxy-1,2:9,10-di-O-isopropylidene-dec-7-enos-3,4-diulose 1,4:7,10-difuranose-4,8-pyranose化学式
CAS
725739-22-0
化学式
C16H20O8
mdl
——
分子量
340.33
InChiKey
AXIKKLWORZQTQT-RKCBOQE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81.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aS,2aS,4S,7E,9aR,10aR)-5,6-dideoxy-1,2:9,10-di-O-isopropylidene-dec-7-enos-3,4-diulose 1,4:7,10-difuranose-4,8-pyranos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乙醇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51.0h, 生成 (1aS,2aR,3aS,4S,7E,9aR,10aR)-1,2:9,10-di-O-isopropylidene-3-(4-methoxyanilino)-3,5,6-trideoxy-dec-7-enos-4-ulose 1,4:7,10-difuranose-4,8-py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电喷雾电离MSn质谱对一系列10碳糖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摘要:
    采用低能,碰撞诱导解离(CID)的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n)来建立高碳氨基螺旋糖衍生物的钠离子加合物的断裂行为。他们的碎裂途径是在MSn研究和氘化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些衍生物的一些环在电喷雾电离的条件下打开。观察到了新的碎片,并提出了其机制。这项研究证明了现代质谱技术可以快速阐明高碳糖衍生物的结构。
    DOI:
    10.1016/j.carres.2005.06.032
  • 作为产物:
    描述:
    5-O-benzoyl-α-D-xylofuranose重铬酸吡啶乙酸酐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81.3%的产率得到(1aS,2aS,4S,7E,9aR,10aR)-5,6-dideoxy-1,2:9,10-di-O-isopropylidene-dec-7-enos-3,4-diulose 1,4:7,10-difuranose-4,8-py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D-木糖立体选择性合成新的高碳糖
    摘要:
    一种简单的、一锅多步的合成高碳糖 3 的路线,通过在 C6H6 或 CH3CN 中由受保护的 D-木糖与 PDC 原位制备的 α,β-不饱和酮的 HDA 反应,然后还原描述了 C10 高碳糖衍生物 4 和 5。(©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4)
    DOI:
    10.1002/ejoc.2003007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