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3-(3-fluorophenyl)-N-phenylacrylamide | 1001535-4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3-(3-fluorophenyl)-N-phenylacrylamide
英文别名
(E)-3-(3-fluorophenyl)-N-phenylprop-2-enamide
(E)-3-(3-fluorophenyl)-N-phenylacrylamide化学式
CAS
1001535-49-4
化学式
C15H12FNO
mdl
——
分子量
241.265
InChiKey
YGEJGSVEOAVNLL-MDZDMXL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胺 在 (4-Me)Triaz(NHPiPr2)2Mn(CO)2Br 、 三乙胺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2-甲基-2-丁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6.42h, 生成 (E)-3-(3-fluorophenyl)-N-phenylacr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锰 (I) 使用醇催化酰胺的 α-烯基化反应并释放氢和水
    摘要:
    在此,报道了使用醇对酰胺进行前所未有的锰催化直接 α-烯基化。芳基酰胺与多种伯醇反应,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和优异的选择性提供 α,β-不饱和酰胺。机理研究表明,Mn(I) 催化剂将醇类氧化成相应的醛类,并且在通过羟醛缩合有效形成 C=C 键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催化系统中操作的芳构化-脱芳构化过程,金属-配体协同促进了这种选择性烯化。生物可再生醇被用作烯基化试剂,用于酰胺的具有挑战性的 α-烯基化,以高丰度的贱金属锰为催化剂,其结果是水和二氢作为唯一的副产物,
    DOI:
    10.1021/acs.joc.1c0068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Linear α,β-Unsaturated Amides from Isocyanates and Alkenylaluminum Reagents
    作者:Xiao-Feng Wu、Bo Chen
    DOI:10.1055/s-0037-1610753
    日期:2020.5
    A new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linear α,β-unsaturated amides by the direct coupling of isocyanates with alkenylaluminum reag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desired α,β-unsaturated amides were isolated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with good functional-group tolerance in the absence of any catalyst or additive.
    通过异氰酸酯与链烯基铝试剂的直接偶联,开发了一种用于合成线性 α,β-不饱和酰胺的新方法。在室温下,在没有任何催化剂或添加剂的情况下,所需的 α,β-不饱和酰胺以良好的收率和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分离出来。
  • Direct transformation of arylpropynes to acrylamides via a three-step tandem reaction
    作者:Jun Qiu、Ronghua Zhang
    DOI:10.1039/c3ob42444h
    日期:——
    arylpropynes and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through sp3 C–H and C–C bond cleavage has been achieved with DDQ as an oxidant. The mechanistic study shows that the acrylamides are formed through a three-step tandem sequence, including 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CDC) reaction, aza-Meyer–Schuster rearrangement and Beckmann rearrangement.
    使用DDQ作为氧化剂,可以通过sp 3 C–H和C–C键断裂在芳基丙炔羟胺盐酸盐之间形成一种新颖且无属的丙烯酰胺。机理研究表明,丙烯酰胺是通过三步串联序列形成的,包括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Aza-Meyer-Schuster重排和Beckmann重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