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thio)methyl)-1,3-diphenylpropane-1,3-dione | 85054-0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thio)methyl)-1,3-diphenylpropane-1,3-dione
英文别名
2-(Methylsulfanylmethyl)-1,3-diphenylpropane-1,3-dione
2-((methylthio)methyl)-1,3-diphenylpropane-1,3-dione化学式
CAS
85054-07-5
化学式
C17H16O2S
mdl
——
分子量
284.379
InChiKey
FWCLDVJEBVBDS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59.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methylthio)methyl)-1,3-diphenylpropane-1,3-dione2,2'-联吡啶 、 dipotassium peroxodisulfate 、 cobalt(II) diacetate tetrahydrate 、 三氟乙酸 作用下, 反应 10.0h, 生成 (2,3,4,5-tetrahydro-[1,1'-biphenyl]-4,4-diyl)bis(phenylm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钴(II)催化氧化环化合成环戊烯和环己烯
    摘要:
    通过在钴 (II) 催化和二甲亚砜参与下偶联二酮和烯烃,实现了一种合成环戊烯和环己烯的独特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五元环和六元环的形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苯乙烯的α位取代来控制。建议该过程通过氧化偶联(由 K 2 S 2 O 8介导)、区域选择性烯烃插入(由钴促进)和所得烯丙基钴物质对羰基或甲基进行分子内攻击的反应序列进行。反应亚甲基工艺。
    DOI:
    10.1021/acs.joc.1c01900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甲基亚砜二苯甲酰基甲烷 在 dipotassium peroxodisulfate 、 cobalt(III) acetylacetonatesilver(I) acetate 作用下, 反应 12.0h, 以91%的产率得到2-((methylthio)methyl)-1,3-diphenylpropane-1,3-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钴(III)催化和二甲基亚砜参与的酮和酰胺的交叉偶联,可直接合成β-氨基酮
    摘要:
    通过将酮和酰胺作为底物,通过钴(III)催化和二甲亚砜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已经实现了β-氨基酮的直接合成。实验研究表明,β-甲基硫醚酮类物质可能作为活性中间体。发现具有各种取代模式的不同的酮(例如苯乙酮及其衍生物,杂芳基甲基酮和二苯甲酰甲烷)和酰胺(例如芳族,脂族和环酰胺)适用于该转化,证明了广泛的底物范围和优异的官能团耐受性。
    DOI:
    10.1002/adsc.2019007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balt(III)‐Catalyzed and Dimethyl Sulfoxide‐Involved Cross‐Coupling of Ketones and Amides for Direct Synthesis of <i>β</i> ‐Amino Ketones
    作者:Xuefeng Xu、Zhi Zhou、Zhipin Wang、Xinna Ma、Xin Chen、Xu Zhang、Xiyong Yu、Wei Yi
    DOI:10.1002/adsc.201900717
    日期:2019.9.17
    employing ketones and amides as the substrates via cobalt(III)‐catalyzed and dimethyl sulfoxide‐involv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β‐methylsulfide ketone species might be involved as the active intermediate. Diverse ketones (e. g. acetophenone and its derivatives, heteroaryl methyl ketones and dibenzoylmethane) and amides (e. g. aromatic, aliphaticand cyclicamides)
    通过将酮和酰胺作为底物,通过钴(III)催化和二甲亚砜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已经实现了β-氨基酮的直接合成。实验研究表明,β-甲基硫醚酮类物质可能作为活性中间体。发现具有各种取代模式的不同的酮(例如苯乙酮及其衍生物,杂芳基甲基酮和二苯甲酰甲烷)和酰胺(例如芳族,脂族和环酰胺)适用于该转化,证明了广泛的底物范围和优异的官能团耐受性。
  • 2-Methylthiomethylation of 1,3-Dicarbonyl Compounds and Synthesis of 2-Methylene-1,3-dicarbonyl Compounds
    作者:Masashige Yamauchi、Sadamu Katayama、Toshio Watanabe
    DOI:10.1055/s-1982-30004
    日期:——
  • YAMAUCHI, MASASHIGE;KATAYAMA, SADAMU;WATANABE, TOSHIO, SYNTHESIS, BRD, 1982, N 11, 935-937
    作者:YAMAUCHI, MASASHIGE、KATAYAMA, SADAMU、WATANABE, TOSHIO
    DOI:——
    日期:——
  • Synthesis of Cyclopentenes and Cyclohexenes Via Cobalt(II)-Catalyzed Oxidative Cyclization
    作者:Yue Shi、Xuefeng Xu、Xinfeng Chen、Wenchao Gao、Xu Zhang
    DOI:10.1021/acs.joc.1c01900
    日期:2021.11.5
    diketones and alkenes under cobalt(II) catalysis and dimethyl sulfoxide involvemen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five- and six-membered rings can be readily controlled by the α-position substitution of styrenes. This process is proposed to proceed through a reaction sequence of oxidative coupling (mediated by K2S2O8), regioselective alkene insertion (promoted by cobalt), and intramolecular
    通过在钴 (II) 催化和二甲亚砜参与下偶联二酮和烯烃,实现了一种合成环戊烯和环己烯的独特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五元环和六元环的形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苯乙烯的α位取代来控制。建议该过程通过氧化偶联(由 K 2 S 2 O 8介导)、区域选择性烯烃插入(由钴促进)和所得烯丙基钴物质对羰基或甲基进行分子内攻击的反应序列进行。反应亚甲基工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