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8-aminooctanal | 195302-8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8-aminooctanal
英文别名
(9H-Fluoren-9-yl)methyl (8-oxooctyl)carbamate;9H-fluoren-9-ylmethyl N-(8-oxooctyl)carbamate
N-(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8-aminooctanal化学式
CAS
195302-88-6
化学式
C23H27NO3
mdl
——
分子量
365.472
InChiKey
RDFRNCXVPBGDG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 拓扑面积:
    55.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8-aminooctanal哌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benzotriazol-1-yloxyl-tris-(pyrrolidino)-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1-羟基苯并三唑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5.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两性霉素 B 的霉胺取向控制与麦角甾醇的相互作用:具有氨基-羰基桥的构象限制衍生物的甾醇依赖性活性
    摘要:
    已知两性霉素 B (AmB 1) 组装在一起并形成跨生物膜的离子通道。抗生素由霉胺和大环内酯部分组成,推测其相对几何形状是药物通道活性和甾醇选择性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氨基糖取向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制备了构象限制衍生物 2-4,其中氨基和羧基与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桥接在一起。跨脂双层膜的 K+ 流入分析表明,麦角甾醇的选择性在衍生物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短桥接衍生物 2 几乎失去了选择性,而 3 显示出比 AmB 本身更高的麦角甾醇偏好。基于 NOE 衍生距离的 2-4 的蒙特卡罗构象分析表明,2 的氨基糖部分由于短桥而接近 C41,而 3 和 4 的氨基糖部分指向外。氨基糖部分和大环内酯环的相互取向在衍生物 2 和 3 中是如此刚性,以至于在脂质膜中形成复合物时,这些构象应该保持不变。这些结果强烈表明衍生物 2 和 3 之间甾醇偏好的巨大差异归因于氨基糖部分的不同取向。这些发现使我们能够提出一个解释
    DOI:
    10.1021/ja051597r
  • 作为产物:
    描述:
    1,8-辛二醇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 、 sodium azide 、 pyridine-SO3 complex氢气二甲基亚砜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N-(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8-aminooctanal
    参考文献:
    名称:
    两性霉素 B 的霉胺取向控制与麦角甾醇的相互作用:具有氨基-羰基桥的构象限制衍生物的甾醇依赖性活性
    摘要:
    已知两性霉素 B (AmB 1) 组装在一起并形成跨生物膜的离子通道。抗生素由霉胺和大环内酯部分组成,推测其相对几何形状是药物通道活性和甾醇选择性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氨基糖取向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制备了构象限制衍生物 2-4,其中氨基和羧基与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桥接在一起。跨脂双层膜的 K+ 流入分析表明,麦角甾醇的选择性在衍生物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短桥接衍生物 2 几乎失去了选择性,而 3 显示出比 AmB 本身更高的麦角甾醇偏好。基于 NOE 衍生距离的 2-4 的蒙特卡罗构象分析表明,2 的氨基糖部分由于短桥而接近 C41,而 3 和 4 的氨基糖部分指向外。氨基糖部分和大环内酯环的相互取向在衍生物 2 和 3 中是如此刚性,以至于在脂质膜中形成复合物时,这些构象应该保持不变。这些结果强烈表明衍生物 2 和 3 之间甾醇偏好的巨大差异归因于氨基糖部分的不同取向。这些发现使我们能够提出一个解释
    DOI:
    10.1021/ja051597r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rging Photoinduced Iron-Catalyzed Decarboxylation with Copper Catalysis for C–N and C–C Couplings
    作者:Ni Xiong、Yang Li、Rong Zeng
    DOI:10.1021/acscatal.2c05293
    日期:2023.2.3
    dual-catalytic strategy for the radical decarboxylation functionalization of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s. The photoinduced ligand-to-iron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under light was initially occurred to generate an unstabilized alkyl radical, and the copper catalyst delivered the radical and enabled the subsequent coupling reactions to form C–N or C–C bonds. By merging iron-catalyzed decarboxylation with copper catalysis
    我们报告了一种用于脂肪族羧酸自由基脱羧功能化的光诱导铁/铜双催化策略。光诱导配体到铁的电荷转移过程最初是为了产生不稳定的烷基自由基,铜催化剂传递自由基并使随后的偶联反应形成 C-N 或 C-C 键。通过将铁催化脱羧与铜催化相结合,该系统可以顺利转化各种脂肪族羧酸,从而有效地进行胺化、脱羧脱氢和烷基化。适用于多种复杂的药物或天然分子,表明该策略将有助于快速合成化合物库并有利于药物的发现。
  • Fluorescent PARP Inhibitors Applied To Intracranial Glioblastoma: Accumul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Vivo
    作者:Zhe Gao、Zhen Yang、Zheng Li、Kevin Burgess
    DOI:10.1021/acsmedchemlett.1c00712
    日期:2022.6.9
  • Mycosamine Orientation of Amphotericin B Controlling Interaction with Ergosterol:  Sterol-Dependent Activity of Conformation-Restricted Derivatives with an Amino-Carbonyl Bridge
    作者:Nobuaki Matsumori、Yuri Sawada、Michio Murata
    DOI:10.1021/ja051597r
    日期:2005.8.1
    higher ergosterol preference than AmB itself. Monte Carlo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2-4 based on NOE-derived distances indicated that the amino-sugar moiety of 2 comes close to C41 because of the short bridge, whereas those of 3 and 4 are pointing outward. The mutual orientation of the amino-sugar moiety and macrolide ring is so rigid in derivatives 2 and 3 that these conformations should be unchanged
    已知两性霉素 B (AmB 1) 组装在一起并形成跨生物膜的离子通道。抗生素由霉胺和大环内酯部分组成,推测其相对几何形状是药物通道活性和甾醇选择性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氨基糖取向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制备了构象限制衍生物 2-4,其中氨基和羧基与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桥接在一起。跨脂双层膜的 K+ 流入分析表明,麦角甾醇的选择性在衍生物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短桥接衍生物 2 几乎失去了选择性,而 3 显示出比 AmB 本身更高的麦角甾醇偏好。基于 NOE 衍生距离的 2-4 的蒙特卡罗构象分析表明,2 的氨基糖部分由于短桥而接近 C41,而 3 和 4 的氨基糖部分指向外。氨基糖部分和大环内酯环的相互取向在衍生物 2 和 3 中是如此刚性,以至于在脂质膜中形成复合物时,这些构象应该保持不变。这些结果强烈表明衍生物 2 和 3 之间甾醇偏好的巨大差异归因于氨基糖部分的不同取向。这些发现使我们能够提出一个解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2-N-Fmoc-氨基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2S,4S)-Fmoc-4-三氟甲基吡咯烷-2-羧酸 黎芦碱 鳥胺酸 魏因勒卜链接剂 雷迪帕韦二丙酮合物 雷迪帕韦 雷尼托林 锰(2+)二{[乙酰基(9H-芴-2-基)氨基]氧烷负离子} 达托霉素杂质 赖氨酸杂质4 螺[环戊烷-1,9'-芴] 螺[环庚烷-1,9'-芴] 螺[环己烷-1,9'-芴] 螺-(金刚烷-2,9'-芴) 藜芦托素 荧蒽 反式-2,3-二氢二醇 草甘膦-FMOC 英地卡胺 苯芴醇杂质A 苯并[a]芴酮 苯基芴胺 苯(甲)醛,9H-芴-9-亚基腙 芴甲氧羰酰胺 芴甲氧羰酰基高苯丙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肌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环己基甘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正亮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环己基甘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Β环己基丙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O-三苯甲基丝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正亮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6-氨基己酸 芴甲氧羰基-高丝氨酸内酯 芴甲氧羰基-缬氨酸-1-13C 芴甲氧羰基-beta-赖氨酰酸(叔丁氧羰基) 芴甲氧羰基-S-叔丁基-L-半胱氨酸五氟苯基脂 芴甲氧羰基-S-乙酰氨甲基-L-半胱氨酸 芴甲氧羰基-PEG9-羧酸 芴甲氧羰基-PEG8-琥珀酰亚胺酯 芴甲氧羰基-PEG7-羧酸 芴甲氧羰基-PEG4-羧酸 芴甲氧羰基-O-苄基-L-苏氨酸 芴甲氧羰基-O-叔丁酯-L-苏氨酸五氟苯酚酯 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D-苏氨酸 芴甲氧羰基-N6-三甲基硅乙氧羰酰基-L-赖氨酸 芴甲氧羰基-L-苏氨酸 芴甲氧羰基-L-脯氨酸五氟苯酯 芴甲氧羰基-L-半胱氨酸 芴甲氧羰基-L-β-高亮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