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8-quinolyl)phenylsilane | 1238358-9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8-quinolyl)phenylsilane
英文别名
phenyl-di(quinolin-8-yl)silane
bis(8-quinolyl)phenylsilane化学式
CAS
1238358-95-6
化学式
C24H18N2Si
mdl
——
分子量
362.506
InChiKey
NHHIMFDMSMYAB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3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7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bis(8-quinolyl)phenylsilane1,2-二氯乙烷氯苯 为溶剂, 以38%的产率得到(bis(8-quinolyl)phenylsilyl)2Ni3Cl2*0.5(1,2-dichloro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8-喹啉基)甲硅烷基配体的镍配合物。包含六坐标硅的不寻常的Ni 3 Si 2团簇†
    摘要:
    描述了将双(8-喹啉基)甲基甲硅烷基(Me-NSiN;1 = Me-NSiNH)和双(8-喹啉基)苯基甲硅烷基(Ph-NSiN;2 = Ph-NSiNH)配体安装到镍上的努力。1与NiCl 2(DME)和N i Pr 2 Et的反应通过硅烷的降解得到[[ i Pr 2 EtNH)2 Cl] [(QnH)NiCl 3 ](3 ; Qn =喹啉基)。2与Ni(COD)2在氯苯中的反应生成[Ph-NSiN] 2 Ni 3 Cl 2(5),这是具有[Ni 3 Si 2 ]核的甲硅烷基镍簇的罕见例子。通过X射线结构确定,发现存在一个带有两个表面覆盖的甲硅烷基的三角形Ni 3核:一个对称地键合到三个镍原子,而另一个不对称地键合。已经通过计算方法研究了5中的键合,以获得分子轨道的描述。Si(1)的不对称键合是由于与Ni(1)的双电子键相互作用引起的,这解释了短的Si(1)-Ni(1)接触(2.2688(
    DOI:
    10.1021/om1004622
  • 作为产物:
    描述:
    8-溴喹啉苯基二氯硅烷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39%的产率得到bis(8-quinolyl)phen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8-喹啉基)甲硅烷基配体的镍配合物。包含六坐标硅的不寻常的Ni 3 Si 2团簇†
    摘要:
    描述了将双(8-喹啉基)甲基甲硅烷基(Me-NSiN;1 = Me-NSiNH)和双(8-喹啉基)苯基甲硅烷基(Ph-NSiN;2 = Ph-NSiNH)配体安装到镍上的努力。1与NiCl 2(DME)和N i Pr 2 Et的反应通过硅烷的降解得到[[ i Pr 2 EtNH)2 Cl] [(QnH)NiCl 3 ](3 ; Qn =喹啉基)。2与Ni(COD)2在氯苯中的反应生成[Ph-NSiN] 2 Ni 3 Cl 2(5),这是具有[Ni 3 Si 2 ]核的甲硅烷基镍簇的罕见例子。通过X射线结构确定,发现存在一个带有两个表面覆盖的甲硅烷基的三角形Ni 3核:一个对称地键合到三个镍原子,而另一个不对称地键合。已经通过计算方法研究了5中的键合,以获得分子轨道的描述。Si(1)的不对称键合是由于与Ni(1)的双电子键相互作用引起的,这解释了短的Si(1)-Ni(1)接触(2.2688(
    DOI:
    10.1021/om10046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ickel Complexes with Bis(8-quinolyl)silyl Ligands. An Unusual Ni<sub>3</sub>Si<sub>2</sub> Cluster Containing Six-Coordinate Silicon
    作者:Jian Yang、Iker Del Rosal、Meg Fasulo、Preeyanuch Sangtrirutnugul、Laurent Maron、T. Don Tilley
    DOI:10.1021/om1004622
    日期:2010.11.8
    slowly decomposes in dichloromethane-d2 to (PhClSiQn2)NiCl (6), a Ni(I) chloride complex in which the phenyl group is bonded to the nickel with an intramolecularly coordinated (silyl)arene ligand. The η2-coordination of the aryl group involves interaction of ipso and ortho carbon atoms with the metal center. Theoretical studies of 6 support a very weak Ni−Si interaction (2−3 kcal/mol at the NBO level) that
    描述了将双(8-喹啉基)甲基甲硅烷基(Me-NSiN;1 = Me-NSiNH)和双(8-喹啉基)苯基甲硅烷基(Ph-NSiN;2 = Ph-NSiNH)配体安装到镍上的努力。1与NiCl 2(DME)和N i Pr 2 Et的反应通过硅烷的降解得到[[ i Pr 2 EtNH)2 Cl] [(QnH)NiCl 3 ](3 ; Qn =喹啉基)。2与Ni(COD)2在氯苯中的反应生成[Ph-NSiN] 2 Ni 3 Cl 2(5),这是具有[Ni 3 Si 2 ]核的甲硅烷基镍簇的罕见例子。通过X射线结构确定,发现存在一个带有两个表面覆盖的甲硅烷基的三角形Ni 3核:一个对称地键合到三个镍原子,而另一个不对称地键合。已经通过计算方法研究了5中的键合,以获得分子轨道的描述。Si(1)的不对称键合是由于与Ni(1)的双电子键相互作用引起的,这解释了短的Si(1)-Ni(1)接触(2.268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