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dihydropyriculol
dihydropyriculol | 112848-72-3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苯丙烷和聚酮
-
肉桂醇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hydropyriculol
英文别名
Dihydropyriculol;(1E,3R,4S,5E)-1-[3-hydroxy-2-(hydroxymethyl)phenyl]hepta-1,5-diene-3,4-diol
CAS
112848-72-3
化学式
C
14
H
18
O
4
mdl
——
分子量
250.295
InChiKey
QCNHRELJZMEYCW-COOXUBAG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重原子数:
18
可旋转键数:
5
环数:
1.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拓扑面积:
80.9
氢给体数:
4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E,3'E,5'E)-6-(hepta-1',3',5'-trienyl)-2-hydroxybenzenemethanol-α,α,-d2
1351704-13-6
C
14
H
16
O
2
218.264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稻瘟醇
pyriculol
24868-59-5
C
14
H
16
O
4
248.279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 、
dihydropyriculol
生成 AH
2
、
稻瘟醇
参考文献:
名称:
Unravelling the biosynthesis of pyriculol in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摘要:
吡菌醇是从水稻稻瘟病菌中分离出来的,发现它能够诱导水稻叶片形成病斑。这些发现表明它可能与致病性有关。MoPKS19基因被确定为编码一种多聚酮合成酶,该酶对于水稻稻瘟病菌中多聚酮吡菌醇的产生至关重要。MoPKS19的转录丰度与吡菌醇的生物合成速率呈时间依赖性相关。此外,MoPKS19基因的失活导致突变体无法产生吡菌醇、吡菌醇及其二氢衍生物。假定的氧化酶编码基因MoC19OXR1的失活导致突变体仅产生二氢吡菌醇和二氢吡菌醇。相比之下,MoC19OXR1的过度表达导致突变株仅产生吡菌醇。此外,MoPKS19簇包括两个转录因子MoC19TRF1和MoC19TRF2,它们都被单独发现作为负调控因子抑制MoPKS19的基因表达。此外,与野生型菌株的提取物相比,由无菌培养物制成的ΔMopks19和ΔMoC19oxr1的提取物未能诱导水稻叶片形成病斑。因此,吡菌醇及其异构体吡菌醇似乎是野生型(MoWT
DOI:
10.1099/mic.0.000396
作为产物:
描述:
2,2-dimethyl-5-trifluoromethylsulfonyloxy-4H-(1,3)benzodioxin-4-one
在
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
、 lithium aluminium deuteride 、
三(2-呋喃基)膦
、
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水
、
乙酸乙酯
、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3.0h, 生成
dihydropyriculol
参考文献:
名称:
稻瘟病菌水杨醛型植物毒素的合理生物合成中间体的合成和生物转化
摘要:
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grisea 产生一系列水杨醛型植物毒素,如梨菌醇、梨菌醇和梨菌醇。这些植物毒素的合理生物合成中间体以氘标记形式合成,使用 Stille 偶联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并通过真菌进行生物转化。真菌通过振荡培养将庚三烯基水杨醛转化为二氢吡咯烷酮。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氧化和还原。
DOI:
10.1002/ejoc.2011007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R)-斯替戊喷酯-d9
隐甲藻
镉红,颜料红108
苯酚,2-(1-氯-3-乙基-3-羟基-1-戊烯基)-,(E)-
苯甲醛甘油缩醛
苯(甲)醛,2-[(1E,3S,4S,5E)-3,4-二羟基-1,5-庚二烯-1-基]-6-羟基-
肉桂醇
稻瘟醇
烯效唑
烯效唑
烯唑醇 (E)-(S)-异构体
氯化2-[(4-氨基-2-氯苯基)偶氮]-1,3-二甲基-1H-咪唑正离子
戊基肉桂醇
咖啡酰基乙醇
反式-3,4,5-三甲氧基肉桂醇
反式-1-(3,4-二氯苯基)-3-(三氟甲基)戊-1-烯-4-炔-3-醇
亞苄乳酸
alpha-苯乙烯基-4-吡啶甲醇
R-烯效唑
R-烯唑醇
6-甲基-1-(3,4-亚甲二氧基苯基)-1-庚烯-3-醇
5-甲基-1-(3,4,5-三甲氧基苯基)-1-己烯-3-醇
5-甲基-1-(1,3-苯并二氧戊环-5-基)-1-己烯-3-醇
4-苯基-3-丁烯-2-醇
4-羟基肉桂醇
4-羟基-6-苯基己-5-烯-2-酮
4-硝基肉桂醇
4-甲基-1-苯基戊-1-烯-3-醇
4-甲基-1-[2-(丙-1-烯-2-基)苯基]戊-4-烯-2-炔-1-醇
4-(4-硝基苯基)丁-3-烯-2-醇
4-(4-溴苯基)丁-3-烯-2-醇
4-(4,4-二甲基-3-羟基-1-戊烯基)邻苯二酚
4-(3-羟基丙烯基)-2,6-双(3-甲基-2-丁烯基)苯酚
4-(3-羟基丙-1-烯基)苯酚
4-(3-羟基-3-甲基-1-丁烯基)-1-甲氧基-3-(2-硝基乙基)吲哚
4-(2-苯基乙烯基)庚-1,6-二烯-4-醇
4,4-二氯-5,5,5-三氟-1-苯基戊-1-烯-3-醇
4,4,5,5,5-五氟-1-苯基戊-1-烯-3-醇
3-苯基戊-2-烯-1,5-二醇
3-苯基丙-2-烯-1-醇
3-甲基肉桂醇
3-甲基-4-苯基丁-3-烯-2-醇
3-甲基-4-苯基丁-3-烯-1,2-二醇
3-甲基-1-苯基戊-1-烯-4-炔-3-醇
3-甲基-1-苯基戊-1-烯-3-醇
3-氯-4-氟-4-苯基丁-3-烯-2-醇
3-(4-甲基苯基)丙-2-烯-1-醇乙酸酯
3-(4-溴苯基)丙-2-烯-1-醇
3-(3-硝基苯基)丙-2-烯-1-醇
3-(3,5-二氟苯基)丙醇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2R,3R,4R)-3-Benzyloxy-2-benzyloxymethyl-4-((2R,3R,4S,5S,6R)-3,4,5-tris-benzyloxy-6-benzyloxymethyl-tetrahydro-pyran-2-yloxy)-3,4-dihydro-2H-pyran
下一个:6-chloro-9-methyl-8-(1-methyl-1H-pyrazol-4-yl)-9H-pu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