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 106718-6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英文别名
9-methyl-11-thia-8-azatricyclo[7.3.1.02,7]trideca-2,4,6-triene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化学式
CAS
106718-61-0
化学式
C12H15NS
mdl
——
分子量
205.324
InChiKey
HNVNFCDBDMAHC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100.0 ℃ 、303.97 kPa 条件下, 反应 62.0h, 以58%的产率得到2,2,4-三甲基-1,2,3,4-四氢喹啉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onformation of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7-oxide.
    摘要:
    1-甲基-3, 4-苯并-7-硫杂-2-氮杂双环[3.3.1]壬烷 7-氧化物是通过喹哪啶与甲基亚磺酰甲基碳离子反应合成的,并根据光谱数据和一些化学证据阐明了其结构。通过质子和碳-13 核磁共振光谱以及分子力学计算,进一步研究了产物的构象。分子力学计算表明,稳定的构象具有一个带有赤道硫氧基团的椅状噻吩环。
    DOI:
    10.1248/cpb.34.1917
  • 作为产物:
    描述: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7-oxide 盐酸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72%的产率得到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onformation of 1-methyl-3,4-benzo-7-thia-2-azabicyclo(3.3.1)nonane 7-oxide.
    摘要:
    1-甲基-3, 4-苯并-7-硫杂-2-氮杂双环[3.3.1]壬烷 7-氧化物是通过喹哪啶与甲基亚磺酰甲基碳离子反应合成的,并根据光谱数据和一些化学证据阐明了其结构。通过质子和碳-13 核磁共振光谱以及分子力学计算,进一步研究了产物的构象。分子力学计算表明,稳定的构象具有一个带有赤道硫氧基团的椅状噻吩环。
    DOI:
    10.1248/cpb.34.19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RADA YUKIMASA; TAKEUCHI ISAO; HAMADA YOSHIKI, CHEM. AND PHARM. BULL., 34,(1986) N 5, 1917-1923
    作者:TERADA YUKIMASA、 TAKEUCHI ISAO、 HAMADA YOSHIKI
    DOI:——
    日期:——
  • KATO H.; TAKEUCHI I.; HAMADA Y.; ONO M.; HIROTA M., TETRAHEDRON LETT. <TELE-AY>, 1978, NO 2, 135-136
    作者:KATO H.、 TAKEUCHI I.、 HAMADA Y.、 ONO M.、 HIROTA 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