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chloro-4,5-bis(chloromethyl)acridine | 1227929-2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chloro-4,5-bis(chloromethyl)acridine
英文别名
9-Chloro-4,5-bis(chloromethyl)acridine
9-chloro-4,5-bis(chloromethyl)acridine化学式
CAS
1227929-24-9
化学式
C15H10Cl3N
mdl
——
分子量
310.61
InChiKey
YMIZSJORDGLEO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chloro-4,5-bis(chloromethyl)acridine氮杂-12-冠醚-4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10-[[9-Chloro-5-(1,4,7-trioxa-10-azacyclododec-10-ylmethyl)acridin-4-yl]methyl]-1,4,7-trioxa-10-azacyclododeca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含an啶酮单元的双(氮杂ac杂醚)型化学传感器的合成与荧光研究
    摘要:
    通过使9-氯-4,5-双(氯甲基)ac啶与具有不同空腔尺寸的单氮杂row醚反应,然后进行水解步骤,制备了三种含有a啶酮荧光信号单元的新双氮杂az醚。研究了它们的荧光特性和包含两个单氮杂-18-冠-6醚受体的一种对选定金属离子的络合特性。后一种配体的操作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过程,因此在金属离子存在下显示出荧光增强作用。由于传感器分子包含两个受体部分,因此能够形成配体与金属离子比率为1:1和1:2的两种类型的复合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射光谱。这种光谱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
    DOI:
    10.1016/j.tet.2010.02.076
  • 作为产物:
    描述:
    4,5-bis(hydroxymethyl)acridin-9(10H)-one 在 氯化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氯仿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58%的产率得到9-chloro-4,5-bis(chloromethyl)ac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含an啶酮单元的双(氮杂ac杂醚)型化学传感器的合成与荧光研究
    摘要:
    通过使9-氯-4,5-双(氯甲基)ac啶与具有不同空腔尺寸的单氮杂row醚反应,然后进行水解步骤,制备了三种含有a啶酮荧光信号单元的新双氮杂az醚。研究了它们的荧光特性和包含两个单氮杂-18-冠-6醚受体的一种对选定金属离子的络合特性。后一种配体的操作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过程,因此在金属离子存在下显示出荧光增强作用。由于传感器分子包含两个受体部分,因此能够形成配体与金属离子比率为1:1和1:2的两种类型的复合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射光谱。这种光谱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
    DOI:
    10.1016/j.tet.2010.02.0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studies of novel bis(azacrown ether) type chemosensors containing an acridinone unit
    作者:Ildikó Móczár、Ágnes Peragovics、Péter Baranyai、Klára Tóth、Péter Huszthy
    DOI:10.1016/j.tet.2010.02.076
    日期:2010.4
    studied. The operation of the latter ligand is based on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process, thus it shows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metal ions. Since the sensor molecule contains two receptor moieties, it is able to form two types of complex with 1:1 and 1:2 ligand to metal ion ratios, which have different emission spectra. The reason for this spectral difference may be that
    通过使9-氯-4,5-双(氯甲基)ac啶与具有不同空腔尺寸的单氮杂row醚反应,然后进行水解步骤,制备了三种含有a啶酮荧光信号单元的新双氮杂az醚。研究了它们的荧光特性和包含两个单氮杂-18-冠-6醚受体的一种对选定金属离子的络合特性。后一种配体的操作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过程,因此在金属离子存在下显示出荧光增强作用。由于传感器分子包含两个受体部分,因此能够形成配体与金属离子比率为1:1和1:2的两种类型的复合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射光谱。这种光谱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