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4-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imidazole-2-carboxylic acid (3-dimethylamino-propyl)-amide | 463326-5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4-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imidazole-2-carboxylic acid (3-dimethylamino-propyl)-amide
英文别名
——
4-({4-[(4-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imidazole-2-carboxylic acid (3-dimethylamino-propyl)-amide化学式
CAS
463326-53-6
化学式
C22H31N9O3
mdl
——
分子量
469.547
InChiKey
OEEYYVPGHVVJB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7
  • 重原子数:
    34.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144.24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吡咯并[2,1-c][1,4]苯二氮卓-咪唑聚酰胺偶联物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咪唑单元的新型吡咯并 [2,1c][1,4] 苯并二氮杂 (PBD) 聚酰胺缀合物 (1-5) 作为 DNA 小沟结合剂。引言 目前,人们对含有吡咯并[2,lc][l,^苯并二氮杂 (PBD) 基团的抗肿瘤抗生素的甲醇胺的合成方面和生物作用机制感兴趣,其成员包括蒽霉素、托美霉素、新霉素A 和 B,西伯霉素、马西霉素、奇卡霉素、原丝菌素 DC-81 和右旋霉素 (1)。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芳族 Aring 和吡咯烷 C 环中取代基的数量、类型和位置,以及 Cring 的饱和度,Cring 可以在 C2-C3(内环)上完全饱和或不饱和或 C2(外环)。这些分子在其作用机制方面的一个关键特征是 N10-C11 甲醇胺(或亚胺等效物)部分。这是一个负责 DNA 烷基化的亲电中心。插入小沟后,通过亲核攻击 PBD 亲电子 Cl 1 位置的鸟嘌呤碱基 N2 形成氨基键,从而在 DNA 的小沟中形成共价加合物
    DOI:
    10.1515/hc.2002.8.1.19
  • 作为产物:
    描述:
    1-Methyl-4-({1-methyl-4-[(1-methyl-4-nitro-1H-pyrrole-2-carbonyl)-amino]-1H-pyrrole-2-carbonyl}-amino)-1H-imidazole-2-carboxylic acid (3-dimethylamino-propyl)-amid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20.0 ℃ 、344.74 kPa 条件下, 反应 2.0h, 生成 4-({4-[(4-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1-methyl-1H-imidazole-2-carboxylic acid (3-dimethylamino-prop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吡咯并[2,1-c][1,4]苯二氮卓-咪唑聚酰胺偶联物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咪唑单元的新型吡咯并 [2,1c][1,4] 苯并二氮杂 (PBD) 聚酰胺缀合物 (1-5) 作为 DNA 小沟结合剂。引言 目前,人们对含有吡咯并[2,lc][l,^苯并二氮杂 (PBD) 基团的抗肿瘤抗生素的甲醇胺的合成方面和生物作用机制感兴趣,其成员包括蒽霉素、托美霉素、新霉素A 和 B,西伯霉素、马西霉素、奇卡霉素、原丝菌素 DC-81 和右旋霉素 (1)。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芳族 Aring 和吡咯烷 C 环中取代基的数量、类型和位置,以及 Cring 的饱和度,Cring 可以在 C2-C3(内环)上完全饱和或不饱和或 C2(外环)。这些分子在其作用机制方面的一个关键特征是 N10-C11 甲醇胺(或亚胺等效物)部分。这是一个负责 DNA 烷基化的亲电中心。插入小沟后,通过亲核攻击 PBD 亲电子 Cl 1 位置的鸟嘌呤碱基 N2 形成氨基键,从而在 DNA 的小沟中形成共价加合物
    DOI:
    10.1515/hc.2002.8.1.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