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enzyloxythiourea | 26661-3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enzyloxythiourea
英文别名
N-(Phenylmethoxy)thiourea;phenylmethoxythiourea
N-benzyloxythiourea化学式
CAS
26661-33-6
化学式
C8H10N2OS
mdl
——
分子量
182.246
InChiKey
OFGFALMDGHDHG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79.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benzyloxythiourea溴甲苯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S-benzyl-N-benzyloxythiouronium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l-刀豆氨酸灭活微生物精氨酸脱亚胺酶
    摘要:
    精氨酸脱亚胺酶 (ADI) 催化 L-精氨酸水解转化为氨和 L-瓜氨酸,作为产生能量的 L-精氨酸降解途径的一部分。ADI 催化的化学机制涉及 Cys-烷基硫脲鎓离子中间体的初始形成和随后的水解。铜绿假单胞菌 ADI-(L-精氨酸)复合物的结构指导精氨酸类似物的设计,这些类似物可能与 ADI 反应在催化转化过程中形成无活性的共价加合物。一种这样的候选物是 L-刀豆氨酸,其中 L-精氨酸的 N-亚甲基被 NO 取代。该物质被证明是一种缓慢产生底物的 O-脲基-L-高丝氨酸。P的深入动力学和质谱分析。L-刀豆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 ADI 的抑制表明,在 Cys-烷基硫脲鎓离子中间体的分支处遵循两条竞争途径。一种途径导致通过反应性硫脲中间体直接形成 O-脲基-L-高丝氨酸。另一种途径导致酶的非活性形式,化学模型和质谱研究表明它是半胱氨酸-烷基异硫脲加合物。该加合物经过缓慢水解形成 O-脲基-L-高
    DOI:
    10.1021/ja0760877
  • 作为产物:
    描述:
    N-(2,4-dimethoxybenzyl)-N-(benzyloxy)thiourea 在 三氟乙酸间苯二甲醚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2%的产率得到N-benzyloxythiourea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l-刀豆氨酸灭活微生物精氨酸脱亚胺酶
    摘要:
    精氨酸脱亚胺酶 (ADI) 催化 L-精氨酸水解转化为氨和 L-瓜氨酸,作为产生能量的 L-精氨酸降解途径的一部分。ADI 催化的化学机制涉及 Cys-烷基硫脲鎓离子中间体的初始形成和随后的水解。铜绿假单胞菌 ADI-(L-精氨酸)复合物的结构指导精氨酸类似物的设计,这些类似物可能与 ADI 反应在催化转化过程中形成无活性的共价加合物。一种这样的候选物是 L-刀豆氨酸,其中 L-精氨酸的 N-亚甲基被 NO 取代。该物质被证明是一种缓慢产生底物的 O-脲基-L-高丝氨酸。P的深入动力学和质谱分析。L-刀豆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 ADI 的抑制表明,在 Cys-烷基硫脲鎓离子中间体的分支处遵循两条竞争途径。一种途径导致通过反应性硫脲中间体直接形成 O-脲基-L-高丝氨酸。另一种途径导致酶的非活性形式,化学模型和质谱研究表明它是半胱氨酸-烷基异硫脲加合物。该加合物经过缓慢水解形成 O-脲基-L-高
    DOI:
    10.1021/ja07608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S4855470A
    申请人:——
    公开号:US4855470A
    公开(公告)日:1989-08-08
  • Inactivation of Microbial Arginine Deiminases by <scp>l</scp>-Canavanine
    作者:Ling Li、Zhimin Li、Danqi Chen、Xuefeng Lu、Xiaohua Feng、Elizabeth C. Wright、Nathan O. Solberg、Debra Dunaway-Mariano、Patrick S. Mariano、Andrey Galkin、Liudmila Kulakova、Osnat Herzberg、Kari B. Green-Church、Liwen Zhang
    DOI:10.1021/ja0760877
    日期:2008.2.1
    that branch at the Cys-alkylthiouronium ion intermediate. One pathway leads to direct formation of O-ureido-L-homoserine via a reactive thiouronium intermediate. The other pathway leads to an inactive form of the enzyme, which was shown by chemical model and mass spectrometric studies to be a Cys-alkylisothiourea adduct. This adduct undergoes slow hydrolysis to form O-ureido-L-homoserine and regenerated
    精氨酸脱亚胺酶 (ADI) 催化 L-精氨酸水解转化为氨和 L-瓜氨酸,作为产生能量的 L-精氨酸降解途径的一部分。ADI 催化的化学机制涉及 Cys-烷基硫脲鎓离子中间体的初始形成和随后的水解。铜绿假单胞菌 ADI-(L-精氨酸)复合物的结构指导精氨酸类似物的设计,这些类似物可能与 ADI 反应在催化转化过程中形成无活性的共价加合物。一种这样的候选物是 L-刀豆氨酸,其中 L-精氨酸的 N-亚甲基被 NO 取代。该物质被证明是一种缓慢产生底物的 O-脲基-L-高丝氨酸。P的深入动力学和质谱分析。L-刀豆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 ADI 的抑制表明,在 Cys-烷基硫脲鎓离子中间体的分支处遵循两条竞争途径。一种途径导致通过反应性硫脲中间体直接形成 O-脲基-L-高丝氨酸。另一种途径导致酶的非活性形式,化学模型和质谱研究表明它是半胱氨酸-烷基异硫脲加合物。该加合物经过缓慢水解形成 O-脲基-L-高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