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quinolonic ac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quinolonic acid
英文别名
3-carbamoyl-1-methyl-4-oxoquinoline-2-carboxylic acid
quinolonic ac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0N2O4
mdl
——
分子量
246.222
InChiKey
CGKCBYCUHQKZM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quinolonimide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quinolo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Quinolactacins revisited: from lactams to imide and beyond
    摘要:
    通过对澳大利亚柠檬青霉菌株的固相发酵进行化学分析,发现了一类罕见的 N-甲基喹诺酮内酰胺的所有已知实例:喹内酰胺 A2 (1)、B2 (2)、C2 (3) 和 A1 (4),以及新的喹内酰胺 B1 (5)、C1 (6)、D1 (7) 和 D2 (8),以及新型衍生物喹诺酮亚胺 (9) 和喹诺酮酸 (10)。通过详细的光谱分析和化学相互转化,我们为所有这些化合物确定了完整的立体结构。经过仔细控制和监测的分解研究证实,喹内酯类化合物很容易发生 C-3 二聚化和氧化,并在适当条件下转化为喹诺酮亚胺和喹诺酮酸。提出了关键转化的机理。分解研究表明,只有喹内酯 A2 (1) 和 B2 (2) 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其他分离出来的化合物都是分解产物。喹内酯 C1 (6)、C2 (3) 和外消旋混合物喹内酯 D1/D2 (8/7) 都显示出显著的细胞毒性活性。
    DOI:
    10.1039/b600959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