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methyl-2,9-dioxo-2,3,6,9-tetrahydro-thiazolo[5,4-f]quinoline-8-carboxylic acid | 42811-7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methyl-2,9-dioxo-2,3,6,9-tetrahydro-thiazolo[5,4-f]quinoline-8-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6-methyl-2,9-dioxo-3H-[1,3]thiazolo[5,4-f]quinoline-8-carboxylic acid
6-methyl-2,9-dioxo-2,3,6,9-tetrahydro-thiazolo[5,4-<i>f</i>]quinoline-8-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42811-72-3
化学式
C12H8N2O4S
mdl
——
分子量
276.273
InChiKey
DLDCJFIBODGTN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4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92.1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化学治疗剂。III.3-取代的噻唑并(5,4-f)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为了寻找比2,6-取代衍生物更活跃的抗微生物化合物,合成了3,6-取代的2,3,6,9-四氢-2,9-二氧噻唑[5,4-f]喹啉-8-羧酸(1、3、7、8、11、20、21和22),这些化合物是从2-氧-6-取代噻唑[5,4-f]喹啉衍生物(2、17或18)合成的。2-甲基硫衍生物(23)的热重排反应生成了2-硫氧-3-甲基衍生物(24),该衍生物与醋酸汞反应转化为2-氧-3-甲基衍生物(26)。2-醇乙氧基衍生物(27)也经过热重排生成了2-氧-3-乙基衍生物(8b)。本研究中获得的3,6-取代化合物在体外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之前工作中制备的氟喹诺酮酸和2,6-取代衍生物更强。6-乙基-2,3,6,9-四氢-3-甲基-9-氧噻唑[5,4-f]喹啉-8-羧酸(8a)在这些化合物中对包括对氟喹诺酮酸耐药的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多种革兰阴性菌,以及对一些革兰阳性菌表现出最强的活性。
    DOI:
    10.1248/cpb.24.14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化学治疗剂。III.3-取代的噻唑并(5,4-f)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为了寻找比2,6-取代衍生物更活跃的抗微生物化合物,合成了3,6-取代的2,3,6,9-四氢-2,9-二氧噻唑[5,4-f]喹啉-8-羧酸(1、3、7、8、11、20、21和22),这些化合物是从2-氧-6-取代噻唑[5,4-f]喹啉衍生物(2、17或18)合成的。2-甲基硫衍生物(23)的热重排反应生成了2-硫氧-3-甲基衍生物(24),该衍生物与醋酸汞反应转化为2-氧-3-甲基衍生物(26)。2-醇乙氧基衍生物(27)也经过热重排生成了2-氧-3-乙基衍生物(8b)。本研究中获得的3,6-取代化合物在体外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之前工作中制备的氟喹诺酮酸和2,6-取代衍生物更强。6-乙基-2,3,6,9-四氢-3-甲基-9-氧噻唑[5,4-f]喹啉-8-羧酸(8a)在这些化合物中对包括对氟喹诺酮酸耐药的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多种革兰阴性菌,以及对一些革兰阳性菌表现出最强的活性。
    DOI:
    10.1248/cpb.24.1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ADOYA S.; SUZUKI N.; TAKAMURA I.; DOHMORI R., CHEM. AND PHARM. BULL. <CPBT-AL>, 1976, 24, NO 1, 147-155
    作者:KADOYA S.、 SUZUKI N.、 TAKAMURA I.、 DOHMORI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