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042742-4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042742-42-6
化学式
C113H74N2O8
mdl
——
分子量
1587.84
InChiKey
HUXRBISRYSYTSJ-AQJCNZD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56
  • 重原子数:
    123.0
  • 可旋转键数:
    35.0
  • 环数:
    3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123.1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 、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2%的产率得到[(2-Me-9-((CH2)4OC(O)CH2OC(O)C(C60)COOCH2C6H3(OC12H25)2)-1,10-phenanthroline)(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copper(I)]BF4
    参考文献:
    名称:
    杂多铜(I)配合物与甲醇[60]富勒烯:合成,电化学和光物理。
    摘要:
    杂铜(I)配合物CuPOP-F和CuFc-F是由富勒烯取代的菲咯啉配体和双[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POP)和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dppFc)制备的), 分别。电化学研究表明,CuPOP-F和CuFc-F中都存在富勒烯亚基和金属络合部分之间的一些基态电子相互作用。通过在CH2Cl2溶液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辨UV-vis-NIR发光光谱和纳秒激光闪光光解法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并与相应的模型铜(I)配合物CuPOP和CuFc以及富勒烯模型的相比较。化合物F. CuPOP-F中的亚甲基富勒烯部分的选择性激发导致最低单线态和三线态的规则失活,表明没有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相反,铜(I)络合单元的激发(405 nm,选择性40%)表明,位于2.40 eV处的强发光三重态金属-配体电荷转移((3)MLCT)激发态被猝灭。碳球,速率常数为1.6 x 10(8)s(-1)。两个发色团之间光激
    DOI:
    10.1021/ic800315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