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meth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 acid | 107743-9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meth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4-Meth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 acid;4-methoxy-3-(3-methylbut-2-enyl)benzoic acid
4-meth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107743-98-6
化学式
C13H16O3
mdl
——
分子量
220.268
InChiKey
LNNPWZRLQGUTP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1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Biscognienyne B的生物合成涉及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炔基化作用。
    摘要:
    炔烃是在许多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生物学上重要的部分,也是现代化学中广泛使用的多功能官能团。最近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脂肪酸和氨基酸中炔键的生物合成。然而,在许多类萜中出现的炔基异戊二烯基链中的炔基部分的分子基础仍然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基于异源表达,饲喂实验和体外试验,鉴定了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表征了乙炔类金属萜类双缩乙炔B的生物合成途径。这项工作表明,炔烃部分是由空前的细胞色素P450酶BisI构建的,该酶对C5和C15异戊二烯基链具有混杂活性。这一发现为发现新化合物提供了机会,
    DOI:
    10.1002/anie.202004364
  • 作为产物:
    描述:
    4-羟基-3-丙基烯基苯甲酸 在 sodium hydrid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6.5h, 生成 4-meth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Biscognienyne B的生物合成涉及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炔基化作用。
    摘要:
    炔烃是在许多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生物学上重要的部分,也是现代化学中广泛使用的多功能官能团。最近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脂肪酸和氨基酸中炔键的生物合成。然而,在许多类萜中出现的炔基异戊二烯基链中的炔基部分的分子基础仍然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基于异源表达,饲喂实验和体外试验,鉴定了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表征了乙炔类金属萜类双缩乙炔B的生物合成途径。这项工作表明,炔烃部分是由空前的细胞色素P450酶BisI构建的,该酶对C5和C15异戊二烯基链具有混杂活性。这一发现为发现新化合物提供了机会,
    DOI:
    10.1002/anie.20200436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of a Dual Function Cytochrome P450 that Catalyzes Enyne Formation in Cyclohexanoid Terpenoid Biosynthesis
    作者:Yu‐Rong Chen、Annavareddi Naresh、Suh‐Yuen Liang、Chun‐Hung Lin、Rong‐Jie Chein、Hsiao‐Ching Lin
    DOI:10.1002/anie.202004435
    日期:2020.8.3
    potential ecological roles. Identified here is the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rucial enzym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1 . A P450 monooxygenase that has a dual function, to first catalyze dehydrogenation of the prenyl chain to generate a cis‐diene intermediate and then serve as an acetylenase to yield an alkyne moiety, and thus the 1,3‐enyne, was discovered. A UbiA prenyltransferase
    1,3-烯炔部分通常在内生性和植物病原性真菌产生的环己酸类天然产物中发现。Asperpentyn(1)是一种含有1,3-烯炔-cyclohexanoid萜类化合物分离自曲霉属和拟盘多毛。尽管具有潜在的生态作用,但1中的1,3-烯炔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和生化机制以及其他包含该基序的天然产物仍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此确定的是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表征了1的生物合成中的两种关键酶。具有双重功能的P450单加氧酶首先催化异戊二烯链的脱氢反应生成顺式-二烯中间体,然后用作乙炔酶以生成炔烃部分,因此发现了1,3-烯炔。UbiA异戊二烯基转移酶的特征还在于,它不寻常之处在于它倾向于将五碳异戊烯基链而不是聚异戊二烯链转移到对羟基苯甲酸受体上。
  • Biosynthesis of Biscognienyne B Involving a Cytochrome P450‐Dependent Alkynylation
    作者:Jian‐Ming Lv、Yao‐Hui Gao、Huan Zhao、Takayoshi Awakawa、Ling Liu、Guo‐Dong Chen、Xin‐Sheng Yao、Dan Hu、Ikuro Abe、Hao Gao
    DOI:10.1002/anie.202004364
    日期:2020.8.3
    The alkyne is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moiety found in many natural products and a versatile functional group widely used in modern chemistry.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biosynthesis of acetylenic bonds in fatty acids and amino acids. However,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alkynyl moiety in acetylenic prenyl chains occurring in a number of meroterpenoids remains obscure. Here, we identify the
    炔烃是在许多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生物学上重要的部分,也是现代化学中广泛使用的多功能官能团。最近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脂肪酸和氨基酸中炔键的生物合成。然而,在许多类萜中出现的炔基异戊二烯基链中的炔基部分的分子基础仍然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基于异源表达,饲喂实验和体外试验,鉴定了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表征了乙炔类金属萜类双缩乙炔B的生物合成途径。这项工作表明,炔烃部分是由空前的细胞色素P450酶BisI构建的,该酶对C5和C15异戊二烯基链具有混杂活性。这一发现为发现新化合物提供了机会,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c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