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10-Methoxy-1,2,4,4a,5,6-hexahydropyrazino[1,2-a]quinolin-3-yl)butan-1-amine | 936096-0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10-Methoxy-1,2,4,4a,5,6-hexahydropyrazino[1,2-a]quinolin-3-yl)butan-1-amine
英文别名
——
4-(10-Methoxy-1,2,4,4a,5,6-hexahydropyrazino[1,2-a]quinolin-3-yl)butan-1-amine化学式
CAS
936096-06-9
化学式
C17H27N3O
mdl
——
分子量
289.421
InChiKey
CWYUAPSQMDENO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54.1±45.0 °C(predicted)
  • 密度:
    1.13±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5
  • 拓扑面积:
    41.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10-Methoxy-1,2,4,4a,5,6-hexahydropyrazino[1,2-a]quinolin-3-yl)butan-1-amine2-萘甲酰氯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N-[4-(10-methoxy-1,2,4,4a,5,6-hexahydropyrazino[1,2-a]quinolin-3-yl)butyl]naphthalen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合成和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六氢吡嗪并喹啉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效和选择性的多巴胺受体3(D3)配体。
    摘要:
    先前发现六氢吡嗪并喹啉(化合物5c)是对D3受体具有中等结合亲和力的新的D3配体(Ki = 304nM),但是对D1样和D2样受体没有选择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希望报告一系列新型六氢吡嗪并喹啉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我们的努力产生了具有改善的结合亲和力和选择性的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d对D3受体的结合亲和力的Ki值为2.6 nM,与D1类和D2类受体的选择性分别大于2000倍和99倍,分别代表了有效的D3配体和选择性D3配体。
    DOI:
    10.1016/j.bmcl.2005.01.037
  • 作为产物:
    描述:
    2-(β-hydroxyethyliminomethyl)-8-methoxyquinoline 在 nickel-aluminium alloy 氢氧化钾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phosphorus pentoxide 、 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乙腈 、 xylene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4-(10-Methoxy-1,2,4,4a,5,6-hexahydropyrazino[1,2-a]quinolin-3-yl)butan-1-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合成和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六氢吡嗪并喹啉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效和选择性的多巴胺受体3(D3)配体。
    摘要:
    先前发现六氢吡嗪并喹啉(化合物5c)是对D3受体具有中等结合亲和力的新的D3配体(Ki = 304nM),但是对D1样和D2样受体没有选择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希望报告一系列新型六氢吡嗪并喹啉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我们的努力产生了具有改善的结合亲和力和选择性的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d对D3受体的结合亲和力的Ki值为2.6 nM,与D1类和D2类受体的选择性分别大于2000倍和99倍,分别代表了有效的D3配体和选择性D3配体。
    DOI:
    10.1016/j.bmcl.2005.01.0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