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osphonic acid, (3-hydroxy-1-methylenepropyl)-, dimethyl ester | 84308-49-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osphonic acid, (3-hydroxy-1-methylenepropyl)-, di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3-dimethoxyphosphorylbut-3-en-1-ol
Phosphonic acid, (3-hydroxy-1-methylenepropyl)-, di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84308-49-6
化学式
C6H13O4P
mdl
——
分子量
180.141
InChiKey
BQUQGLSETJEZJ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85.3±32.0 °C(Predicted)
  • 密度:
    1.14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7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55.7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osphonic acid, (3-hydroxy-1-methylenepropyl)-, dimethyl ester三聚氯氰N,N-二甲基甲酰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dimethyl (4-chloro-1-buten-2-yl)phosph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自由基-极性交换过程对1,1-二取代的烯烃进行光氧化还原催化的环丙烷化
    摘要:
    已成功开发了通过自由基加成-阴离子环化级联反应对1,1-二取代烯烃进行光氧化还原中性催化的环丙烷化反应。还描述了另一种基于光催化烯丙基化和环丙烷化级联的新方案,介于烯丙基卤化物和卤代甲基之间。除了成功地使用双邻苯二酚硅酸盐作为烷基自由基前体外,从1,4-二氢吡啶衍生的酰基和烷基也参与了该自由基-极性交叉过程。竞争实验显示的3-外- TET环化的模式优于4-外型和5-外型环化模式,从而允许选择性3-外型- TET环化。在溴甲基自由基与均烯丙基(假)卤化物的反应中,已经证明了溴化物比氯化物和甲苯磺酸盐优越的核沉着特征。该新协议的特点是其氧化还原中性过程,广泛的底物范围,温和的条件以及良好的功能基团相容性。
    DOI:
    10.1002/adsc.201900708
  • 作为产物:
    描述:
    亚磷酸二甲酯3-丁炔-1-醇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1,3-双(二苯基膦)丙烷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82%的产率得到Phosphonic acid, (3-hydroxy-1-methylenepropyl)-, di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炔烃的氢磷酸化:一般性和机理
    摘要:
    我们对钯催化的炔烃与 P(O)-H 化合物(即 H-膦酸盐、H-次膦酸盐、仲氧化膦和次膦酸)的一般性、范围、局限性和机理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于 H-膦酸酯,Pd/dppp 是最好的催化剂。具有多种官能团的芳香族和脂肪族炔烃均适用于以高产率和高区域选择性生产马尔可夫尼科夫加合物。芳香族炔烃比脂肪族炔烃显示出更高的反应性。末端炔烃比内部炔烃反应更快。空间拥挤的 H-膦酸盐不喜欢添加。对于 H-次膦酸盐和仲氧化膦,Pd/dppe/Ph2P(O)OH 是首选催化剂,这导致马尔科夫尼科夫加合物的高度区域选择性形成。以Pd(PPh3)4为催化剂,将次膦酸加到末端炔烃上,得到相应的Markovnikov加合物。次膦酸、膦酸及其单酯不适用于这种钯催化的氢磷酸化。机理研究表明,(RO)2P(O)H 与末端炔烃反应,就像布朗斯台德酸一样,通过氢化钯反应选择性地生成 α-烯基钯中间体。另一方面,Ph(RO)P(O)H
    DOI:
    10.1021/jacs.8b0055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α-Methylene-γ-phostones”1 (5,5-di- and 5-monoalkyl-2-methoxy-3-methylene-1,2-oxaphospholan-2-ones). A phosphorus analog of the one-step reformatsky synthesis of α-methylene-γ-butyrolactones from ketones and aldehydes
    作者:Jean-Noël Collard、Claude Benezra
    DOI:10.1016/s0040-4039(00)88668-2
    日期:1982.1
    The first synthesis of “α-methylene-γ-phostones” (propylphostonates) using dimethyl bromo-3-propen-2 ylphosphonate and ketones and aldehydes, in the presence of zinc, is described.
    描述了在的存在下使用化3-丙-2-基膦酸二甲酯与酮和醛的“α-亚甲基-γ-磷酸酯”(膦酸丙酯)的首次合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3-BOC-5-甲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 (R)-2-苯基-3-羟基丙酸 (R)-2-羟基-2-(2-(2-(2-甲氧基-5-甲基吡啶-3-基)乙基)-琥珀酸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S)-4-叔丁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i-丙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4R)-4-叔丁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3R)-2,3-二羟基-3-(2-吡啶基)丙酸乙酯,N-氧化物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三氟硼酸钾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11bR,11''bR)-2,2''-[氧双(亚甲基)]双[4-羟基-4,4''-二氧化物-二萘并[2,1-d:1'',2''-f][1,3,2]二氧磷杂七环 (11aR)-10,11,12,13-四氢-5-羟基-3,7-二-1-萘-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磷杂八环 (1-氨基丁基)磷酸 (-)-N-[(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甲酯 齐特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