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4-[(2R,4R)-2-((S)-1-Methyl-2-oxo-ethyl)-6-oxo-tetrahydro-pyran-4-yl]-but-2-e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 909257-71-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4-[(2R,4R)-2-((S)-1-Methyl-2-oxo-ethyl)-6-oxo-tetrahydro-pyran-4-yl]-but-2-e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tert-butyl (E)-4-((4R,6R)-2-oxo-6-((S)-1-oxopropan-2-yl)tetrahydro-2H-pyran-4-yl)but-2-enoate
(E)-4-[(2R,4R)-2-((S)-1-Methyl-2-oxo-ethyl)-6-oxo-tetrahydro-pyran-4-yl]-but-2-e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化学式
CAS
909257-71-2
化学式
C16H24O5
mdl
——
分子量
296.364
InChiKey
GHJDFKGIUIDBDK-AIIKUZR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3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9
  • 拓扑面积:
    69.6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4-[(2R,4R)-2-((S)-1-Methyl-2-oxo-ethyl)-6-oxo-tetrahydro-pyran-4-yl]-but-2-e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sodium hexamethyldisilaz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38%的产率得到tert-butyl (E)-4-((2R,4R)-2-((R)-but-3-en-2-yl)-6-oxotetrahydro-2H-pyran-4-yl)but-2-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根瘤菌素全合成的闭环复分解法
    摘要:
    对细菌大环内酯根瘤菌素 F 的全合成进行了描述,它是一种有效的微管蛋白组装和癌细胞生长抑制剂。通过直接或使用中继基板在 C(9) 和 C(10) 之间进行闭环烯烃复分解 (RCM),在构建根瘤菌核心大环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环-关闭实现。通过在 C(9)/C(10) 位点闭环炔烃复分解 (RCAM) 可以形成大环。必需的二炔是从作为 RCM 底物合成的一部分制备的高级中间体中获得的。虽然在闭环步骤中形成的三键直接转化为根瘤菌素大环的 C(9)-C(10)E 双键被证明是难以捉摸的,通过将三键的双钴六羰基配合物与乙基哌啶鎓次磷酸酯还原解络合,可以高选择性地获得相应的 Z 异构体。自由基诱导的双键异构化、C(15) 侧链的完整阐述和 C(11)-C(12) 双键的定向环氧化完成了根瘤菌素 F 的全合成。
    DOI:
    10.3390/molecules2519452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the C1–C10 fragment of rhizoxin D
    摘要:
    A novel approach towards the synthesis of the C1-C10 fragment of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antimitotic agent rhizoxin D is described. The synthesis involves a stereoselective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of lithium diallyl cuprate with an alpha,beta-unsaturated six membered lactone. (c) 2006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tetlet.2006.06.0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