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zidoethyl 4-O-benzyl-3-O-(4-methoxy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 1055994-5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zidoethyl 4-O-benzyl-3-O-(4-methoxy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S,3S,4R,5R,6R)-2-(2-azidoethoxy)-6-(hydroxymethyl)-4-[(4-methoxyphenyl)methoxy]-5-phenylmethoxyoxan-3-ol
2-azidoethyl 4-O-benzyl-3-O-(4-methoxybenzyl)-α-D-man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055994-53-0
化学式
C23H29N3O7
mdl
——
分子量
459.499
InChiKey
PVMLQTGNRHRINA-KCSJKLD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8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zidoethyl 4-O-benzyl-3-O-(4-methoxy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 phenyl 2-O-acetyl-3,4,6-tri-O-benz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在 N-碘代丁二酰亚胺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70%的产率得到2-azidoethyl O-(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1->2))-O-[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1->6)]-4-O-benzyl-3-O-(4-methoxy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Docking, synthesis, and NMR studies of mannosyl trisaccharide ligands for DC-SIGN lectin
    摘要:
    DC-SIGN是一种存在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的凝集素,如今成为设计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有前景的目标。这种凝集素识别存在于多种病原体表面的高度糖基化蛋白,如HIV、埃博拉病毒、白色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等。了解这种凝集素的结合模式是一个极为有趣的话题,将允许合理设计新型且更具选择性的配体。在此,我们介绍了用于研究二糖和三糖与DC-SIGN相互作用的计算和实验工具。已经进行了涉及甘露糖基二糖和三糖以及DC-SIGN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域(CRD)的复合物的对接分析。三糖Manα1,2[Manα1,6]Man 1和Manα1,3[Manα1,6]Man 2是从一个正交保护的甘露糖作为共同中间体合成的。使用这些配体和可溶性胞外域(ECD)的DC-SIGN,基于STD和transfer-NOE的NMR实验提供了额外的信息。进行了甘露糖基配体在自由和结合状态下的构象分析。这些研究表明,三糖中位置2或3的末端甘露糖是最重要的部分,并且与凝集素的结合位点呈现最强的接触。可以提出多种结合模式,因此在设计新配体时应予以考虑。
    DOI:
    10.1039/b802144a
  • 作为产物:
    描述:
    2-azidoethyl 4-O-benzyl-3-O-(4-methoxybenzyl)-6-O-tert-butyldiphenylsilyl-α-D-mannopyranoside四丁基氟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95%的产率得到2-azidoethyl 4-O-benzyl-3-O-(4-methoxy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Docking, synthesis, and NMR studies of mannosyl trisaccharide ligands for DC-SIGN lectin
    摘要:
    DC-SIGN是一种存在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的凝集素,如今成为设计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有前景的目标。这种凝集素识别存在于多种病原体表面的高度糖基化蛋白,如HIV、埃博拉病毒、白色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等。了解这种凝集素的结合模式是一个极为有趣的话题,将允许合理设计新型且更具选择性的配体。在此,我们介绍了用于研究二糖和三糖与DC-SIGN相互作用的计算和实验工具。已经进行了涉及甘露糖基二糖和三糖以及DC-SIGN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域(CRD)的复合物的对接分析。三糖Manα1,2[Manα1,6]Man 1和Manα1,3[Manα1,6]Man 2是从一个正交保护的甘露糖作为共同中间体合成的。使用这些配体和可溶性胞外域(ECD)的DC-SIGN,基于STD和transfer-NOE的NMR实验提供了额外的信息。进行了甘露糖基配体在自由和结合状态下的构象分析。这些研究表明,三糖中位置2或3的末端甘露糖是最重要的部分,并且与凝集素的结合位点呈现最强的接触。可以提出多种结合模式,因此在设计新配体时应予以考虑。
    DOI:
    10.1039/b802144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